丁繼業目光閃動“此舟用來驗證墨家理論可,用于現實,無異于癡人說夢。”
“癡人說夢”陸天從眼睛瞇成一條縫。
丁繼業道“正是相爺,即便鋼鐵真可為舟,也必定重得異乎尋常,在水面推進一寸都難,戰事,比的可并非全是船體的硬度,拼的還是快速,用鋼鐵為舟而推進不了,豈非與鋼鐵棺材無異”
“你如何斷定他就不能設法推進”
丁繼業哈哈大笑“如何推進每條船上都配幾個大儒用文氣驅動還是用他慣用的妖法”
陸天從臉色沉了下去。
這就是他不喜歡丁繼業的原因,同是兵部尚書,張文遠可沒他這么囂張。
但他也不得不承認,丁繼業說的是對的,這螺旋槳要驅動,需要動力,林蘇是用文氣驅動的,現實中根本不具有可行性,現實中的船夫誰有文氣一條船配幾個大儒,顯然是不現實的
林蘇前面出現了一部厚厚的書卷,書卷扉頁之上,寫著一個大字論
第三關,論道關。
這才是學府底蘊的最大體現。
圣道,包羅萬象,論道,重點是對圣典的理解
林蘇掀開書卷,一步踏入,里面并排坐著三十六位大儒,這些大儒林蘇并不熟識,但用腳趾頭想一想,每個人拿到外界,都是一座高峰。
“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反觀林宗師,輕浮放蕩,不知已偏離圣道否”
這句話出自論語,說君子需要莊重,否則就沒有威嚴,將林蘇結合起來,林蘇本性輕浮放蕩,跟圣道相背。
林蘇道“君子心正則行正,有為則無矩也,綱為目上,目為綱用也,執于面于疏于內,小人之識也”
他引用的同樣是儒圣之言,告訴這位大儒一個道理,看人但看其內在,不可只看表面,看表面的人,只是無知無識之人。
這一懟扎實之至。
第一個大儒臉色大變,沉了下去,林蘇第一步踏出。
跟著是第二人“圣人處無為之事”
這段話來自道德經。
林蘇同樣以道德經中的圣言相對,第二步踏出
這一論道,在滿城民眾看來,毫不精彩,因為他們根本不懂。
但是,落在滿城大儒、書生耳中,卻是如聞大道。
問的人問得精彩,解答之人解答得更是精彩,不知何時,滿天圣光彌漫,隨著林蘇的步步前行,他腳下已是步步生蓮,他的唇齒亦是生光,西山之上,不知何時鮮花開放,滿山的桃花似乎再度回到了春天。
白鹿書院學子們,一開始或許存有一些對林蘇不滿的心思,因為林蘇畢竟是來挑戰他們心目中神圣學府的,但隨著圣道真言的隨意引用,精妙絕倫的詮注,他們不滿心思早已拋到九霄云外,全都癡迷
西山之上,畢玄機輕輕吐口氣“我有點懷疑他今日進入白鹿書院真正的用意。”
四女目光齊聚,什么意思
畢玄機道“我們原以為他只是沖著曲非煙去的,但是,我現在覺得,他似乎想完全顛覆京城文道格局。”
眾女心頭同時怦怦亂跳
顛覆京城文道格局
京城文道至高點,三院一閣。
目前站在他身后的只有一閣,文淵閣。
而文淵閣近段時間一直遭受三院的針對。
他今日如果以一己之力,將白鹿書院打壓下去,四根文道支柱又被他拿下了一根,京城文道格局就真的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