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心跟安全區內的種植中心一樣,是暉三基地投資建設的種植區,建設大棚的物資、中心基礎建設的物資和員工工資都是基地劃撥的。所以,第九中心出產的糧食和蔬菜歸基地所有,由基地統一安排。
與安全區內的種植中心不同的是,領地內的種植中心要為員工提供食宿。
天災年間,基地配發的食物當然是壓縮口糧,并且是按照一個員工一天一塊的標準發放。
一天吃一塊壓縮口糧,僅能滿足一個成年人每天的基礎代謝需求,也就是能讓一個人不至于餓死。對于從事體力勞動的種田人來說,這點熱量是遠遠不夠的。
不夠的部分怎么辦?
“食物缺口應由員工個人解決,因為基地給他們下發了工資。”這是種植部部長趙寶林的原話。
為了提升第九中心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基礎保障,夏青向上申請,征得上級同意,在中心內用木材搭建了滿足員工食用需求的蔬菜大棚,并劃撥一定量的糧食產出,彌補糧食缺口。
這個“量”是多少,目前還沒有定數或固定比例,這也是新建的四個種植中心最關心的問題。
因為最先建立起來的第九中心,是通過跟上級部門“對賭”的方式,決定中心能留下多少糧食。簡單來說就是夏青這個主任跟種植管理部部長趙寶林提前約定農田的產量,超產部分歸第九中心所有。
秋收時的九千斤水稻和一萬八千斤玉米,都是這么留下的,趙寶林想起來這些糧食,就后悔得渾身疼。
這次收獲的土豆之所以能留下這么多,也是夏青提前申請的。
因為這批土豆種是夏青在自己領地內培育成功、拿到第九中心種植的。她拿出這批土豆種的目的,就是為了填補第九中心的糧食缺口。所以,上級部門同意第九中心收獲的三分之一的土豆運回安全區,加工成壓縮口糧,發售給基層民眾,改善大家的飲食品質。剩下的三分之二,歸第九中心自由支配。
為啥這次存留比例這么高?因為夏青種植土豆時,第九種植中心已經由種植管理部獨立出來,成了后者的同級部門。這個比例,是夏青向現在的上級——農業廳廳長楊本銘申請的,趙寶林眼紅也沒用。
所以,就算現在有人敢站出來,當著夏青的面質疑第九中心為什么能留下這么多土豆,也會被農業廳廳長楊本銘懟回去:
你們哪個有辦法靠個人途徑弄來優質種子,你所在部門種出的糧食也可以像第九中心一樣留存三分之二,用于滿足該部門員工的食用需求!
夏青這種不求私利,一心為集體謀利益的工作態度,楊本銘真是越看越喜歡。
如果不是夏青不同意,楊本銘真想立刻給她升官,把安全區外領地內的五個種植中心全都交給她管理。
這樣,楊本銘能少操一半的心。
把慈祥得掉渣的楊本銘帶領的考察團送走后,夏青召集第九中心的管理層開會,決定拿出2萬斤土豆,交換唐家的黃燈小麥和黃燈玉米共計2.5萬斤。
因為第九中心的糧食庫存還無法滿足員工的食用需求,所以他們需要更多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