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林一邊想著,一邊和秦淮茹聊天扯皮,說著日后的生活狀態。
以秦淮茹的生活習慣,很多東西能自己做就絕不花錢,這一點張元林是很滿意的。
勤儉持家,勤勞能干,有這樣的小媳婦在身邊,那種生活氣兒一下子就有了。
不過張元林也有自己的打算,趁著結婚的功夫得把該置辦的都弄齊活兒,省的以后買東西還要憑票,太麻煩。
現在是五十年代,最奢侈的配置就是三轉一響,至于其他的多少條腿,都是全套家具,這個就不提了。
再往后,不僅有三轉一響,還有一卡察,也就是照相機,繼續往后是冰箱,洗衣機,電視,錄音機,成為四大件。
不過那都是后話了,現在的張元林只想著怎么把三轉一響給配置齊,也就是找個合適的理由和時間從靜止世界里弄出來。
按理說三轉一響要到六十年代才會興起,因為那個時候買啥都要票證了,變得更稀有,張元林這都算是趕在時代前沿了。
但張元林有充分的理由啊,我成天跟這些大老板們打交道,見識多了,人脈廣了,有想法了,所以置辦這些奢侈品也是合情合理。
至于你們問我哪來的錢,我就說把家底給掏空了,這總可以吧
反正戲要繼續演的,我自己不說,你們又不知道我到底還有多少家底。
可如果你們要問我后面的日子怎么過,我媳婦勤儉持家,我勤勞能干,還有農村的岳父岳母時不時帶點土特產來,日子怎么不是過呢
當然了,這是在有人質疑的情況下,張元林才會和他們掰扯。
要是沒人關注,張元林都懶得和他們廢話,不過今天鬧了這么大的動靜,以后想低調怕是難了。
沒過太久,張元林在一家街角鋪子前停了下來。
停好車子,張元林領著秦淮茹進了這家裁縫鋪。
“老板娘是個約莫四十歲的中年婦女,不過氣質很好,平時接待的都是一些有錢人。”
“我之所以會知道這家店鋪,是被其他老板推薦而來,這家店的師傅手藝極好,做出來的衣服又漂亮又舒服。”
張元林進入店鋪后,跟門口照應的伙計說了聲,讓他去喊老板娘,自己則是在門口跟秦淮茹簡單介紹了一下自己和這家店的淵源。
秦淮茹一邊聽一邊點頭,然后問道
“所以,張大哥你也幫老板娘修過東西”
張元林微微一笑,說道
“那倒沒有,但我幫老板娘擺平過一樁麻煩事兒,老板娘的兒子有一次在我一位老熟人的店里跟人起了沖突,砸壞了不少的東西,被打的人最后接受賠償私下解決,但那家店的老板不樂意,他要的是面子,要么讓那小子鞠躬道歉,要么堅持要找派出所的同志來解決。”
“當時恰好我也在店里,聽到那小子喊出了老板娘的名字后,我就出面勸店老板息怒,好在店老板給面子,最后多賠償了一些,老板娘也很快趕到,及時的給出了相應的賠償,結束了這場爭鬧。”
秦淮茹聽的瞪大眼睛,盡管沒在現場,可光聽著就覺得很激烈,更驚訝于張元林有這么大的面子,能這么輕松的就把事情給解決了。
她是不知道,張元林這兩年在大院里待的無聊,就經常出去走訪老朋友,順便修修東西,裝裝逼,在四九城的上層已經混出了一定的名氣。
到目前為止,張元林離開他們還是一樣過,可他們離開張元林就會覺得少點什么。
最起碼他們在整個四九城乃至全國都不可能找到比張元林更會修東西的人了。
張元林還是很在乎個人定位的,我就是個修東西的,雖然我啥都能修,雖然我啥都會干,雖然我很有面子,但我就是個工人。
正聊著,老板娘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