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易中海聽到后,好似窒息一般的靠在椅背上,深吸了一大口氣。
“我問了。”
一大媽有種不好的預感。
“然后呢”
易中海突然就痛苦面具了起來。
“本來張元林都說心領了,我非要幫忙,他就說正好沒買瓜子花生和喜糖等零嘴,那時候的我騎虎難下,只能答應下來。”
“再然后張元林就夸了我兩句,說大院里不能沒有我,結果其他人跟著起哄,這讓我怎么買啊,差的東西我都不敢看”
這一刻,一大媽終于明白易中海為什么苦著個臉回來了,你這哪里是去當好人,分明是主動送錢啊
雖然對張元林和秦淮茹小兩口的觀感不錯,但這是易中海自己的辦事能力問題。
一大媽一陣無語,她原本只是質疑易中海沒有看人的本事,現在也開始懷疑他沒有當一大爺的能力
虧他易中海還特地去找聾老太太商量了,結果就這
這兩天和秦淮茹聊上的一大媽在心里直搖頭,越發覺得張元林這孩子優秀,甚至比院里的幾位大爺都好。
因為沒有孩子,易中海對自己也不上心,平時更關注大院里的事情以及他自己的名譽和威信,導致兩人的感情越來越平澹。
但一大媽又不知道自己還能去哪里,所以表面上只得好言好語的安慰,這日子總要過下去的,幸好家里就兩口人吃喝,并不是特別缺錢用。
屋外頭,中院。
隨著夜漸深,溫度降低,眾人打發完無聊的時間,也各回各家,洗洗睡了。
臨走的時候,各家都熱情的和張元林打著招呼,一時間張元林成了現場人緣關系最好的那個。
張元林也都一一招呼著,對誰都是一樣的笑臉,讓人挑不出任何毛病。
開玩笑,張元林平時在外都是面對那些社會上流人士的,區區這點小場面簡直不要太好應對。
不過話又說出來,張元林以前從沒有這樣在外跟人嘮嗑這么久,也從沒真正的融入到這個大集體當中去。
主要是張元林和大院里的人真的聊不到一塊兒去,眼界,思想,內心,完全不是一個層次的人。
也就是張元林用穿越過來的兩年時間徹徹底底,真真實實的了解過這個時代,體驗過這個時代的生活,知曉了這個時代的人文情懷。
要不然,就張元林那幾句話帶一個梗的溝通方式,跟大院里的這幫大爺大媽們根本沒法兒聊。
張元林一邊回應,也不忘帶著秦淮茹和對方道別,周日自己是男主角,媳婦是就是女主角,都得熟悉熟悉。
跟著張元林,秦淮茹靠著自己的聰明勁兒,用一個晚上的功夫,把大院里的長輩們基本上都認了個遍。
當然也有個別沒來的,在家里忙活著,這個就無所謂了,反正每家每戶有一個當家的認識就成。
至于比自己小的晚輩們,包括那些孩子,別說秦淮茹了,張元林也認不全,但這個不重要,小屁孩甭管是誰家的,見了塞喜糖就完事。
再說這事兒不是被易中海承包了么,也就沒張元林什么事了。
作為一大爺,還自稱大院的大家長呢,要是這點事兒都辦不好,他好意思么
跟院里的人都打過招呼后,張元林又看了看在邊上依舊是愁眉苦臉,還沒想明白到底是哪里沒說好的何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