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等街道處主任不來了,一個個又蹦跶起來,像賈東旭,許大茂等說話也不再那么客氣。
不過這都是以前的破事兒了,反正現在的張元林能輕松的掌控自己的生活節奏,不懼怕任何人搞事。
做出決定后,街道處主任帶上文件出門,找到了那兩個下級職員。
“你們兩個,一會兒去準備好信息資料表,先準備個二十分份吧,然后把這份文件拿著,要切實際的按照上面的要求去張貼宣傳,距離集體活動還很早,你們再去找找合適的人選,每個街道一共可以有十個人報名,務必要擇優,這關乎到我們街道的集體榮譽。”
等候在門外的兩人一愣,都是欲哭無淚。
心想早知道就不在走道里扯皮了,這是莫名其妙的接了艱巨的任務啊
你都說了這關乎到街道的集體榮譽,那我們要是找來的十個人都沒出成績,那可怎么辦,這不是成了街道的罪人么
這時,有人想到了張元林,連忙舉手說道
“主任,那張元林呢”
街道處主任看了一下手腕上的舊手表,說道
“哦,張元林我會親自去拜訪的,他這么優秀的人才肯定不能錯過,不過今天是工作日,年輕人都在上班,現在去也見不著,而且我還有幾個會議和事情要處理,等晚點吧,臨下班的時候你們和我一起去找他。”
說完,街道處主任拍了拍二人的肩膀,隨后大步離開。
留下兩個莫名背上壓力,不知道該說他們是大冤種還是幸運兒的職員大眼瞪小眼。
“你說,這個張元林真的可以嗎咱們打聽到的事兒不會是假的吧”
其中一人滿臉憂愁的說道。
“不知道啊,現在好像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了”
另一個人同樣是滿臉愁容,腦子里能想到的唯一希望只有張元林。
因為至少張元林這邊還能被人口口相傳,可街道范圍內的其他年輕人就沒被這樣宣傳過了。
別忘了,幾個街道聯合比拼,只有三個獲獎名額。
考慮到一些不確定性因素,有人會意外來不了,但少說也有四十五名參賽選手,這么多人搶三個榮譽,平均十幾個人搶一個,來的還都是各街道的佼佼者,這怎么看都是相當艱難的事情
與此同時,軋鋼廠。
張元林搞創新的事兒已經成了今日最新鮮,最火熱的話題。
不過,張元林搞的就是木工的活兒,和軋鋼廠的各大工種都不相干。
所以,這個話題主要就是扯皮嘮嗑,而非真正的技術型討論。
要是張元林搞的是機械制造技術,是機械制造方面的創新,那別說軋鋼廠的員工了,連廠領導都會親自找上門。
可惜,這就是木匠活兒,大家談論起來也就是圖一樂呵和新鮮。
所以在當事人所在的部門,同事們都在議論這一點。
“張師傅,我是真想瞧一瞧你做的那玩意兒到底有多么的神奇,我去外面巡查一圈,聽到全在說你的事兒。”
“就是啊,不就是一木頭做的東西,有那么厲害嗎聽說就是用來飼養活禽的,不知道的還以為是用機器做的呢”
“可不是么,木匠的活兒我思來想去不就那些東西嗎,還能新鮮到哪里去,張師傅,你不會是用機器做的吧”
已經定好價格的張元林也開始加入聊天,劃水摸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