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這是第三軋鋼廠的工人,他們不好明著搶,只得找層層關系去游說,然而一路說到了大股東婁半城那邊,自然是說什么都不肯答應的。
不過高層的領導們不著急,這樣的人才他們不會輕易放過,但也不好明搶,只得慢慢來。
同時,權貴豪紳們也開始調查張元林,想知道這個年輕又有天賦的家伙到底是什么來頭。
不過調查并不是特別順利,因為他們查著查著,就就查到了婁半城那里。
大家得知張元林是婁半城的人,自然是不好意思再繼續調查下去,但是,越來越多的人動起了挖墻腳的心思。
這一操作直接促進了婁半城對張元林的關注和保護,有事沒事就找張元林說要給他升職加薪,總之想盡一切辦法留住張元林,避免被人挖走。
可張元林是鐵了心當工人的,不等混亂時期過去,他怎么都不可能擺脫工人階級的身份。
所以啊,管他們怎么卷,張元林都是裝湖涂的婉拒,根本不給機會。
但人心隔肚皮,他們沒人知道張元林是怎么想的,只知道這樣的人才必須搶到手,便開出了各式各樣的誘人條件。
可張元林依舊是不為所動,反而是利用這些人伸出的橄欖枝,持續的擴充自己的人脈圈子。
同時,街道辦的電話越來越多,而且都是各大老板和領導打來的,要求加注街道活動的獎勵。
張元林不要錢,也不要地位,只甘心當一個底層的工人,既然張元林不接受贈予,那他們就另辟蹊徑,打算用另一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誠意。
殊不知,這同樣是無用功,最后東西白送出去,目的卻難以達到。
但這可把街道處主任樂的合不攏嘴,電話里一個個的要加注獎勵,這也等于是給街道支持。
想想看,到時候幾個街道一起舉辦活動,各家拿出東西獎勵獲獎者,其他街道拿出來的東西都普普通通,可自家卻能拿出一堆饞死人的好東西,這面子,簡直不要太足啊
到時候,任誰都得夸他這個街道主任一句,說他管理能力強,不然也弄不到這么多豐富的獎勵。
不過街道處主任不是一個貪功的人,知道這些東西都離不開張元林的號召,所以他打算在現場說清楚,表示這都是張元林的功勞。
所以,最后繞來繞去,事情還得回到張元林的頭上。
這么多人加注獎勵,只是為了能夠順利搶奪張元林,所以張元林是不是應該站出來給一個說法呢
答桉肯定是不會變的,就和最開始張元林回答的那樣,他只想當一個專注于鉆研各項修理技術的普通工人。
不過張元林也不著急,任由他們鬧下去,反正等五三年到來,這些人就蹦跶不動了,一個個的都得為如何自保而絞盡腦汁。
到時候,公有席卷全國,任何地方都有領導負責統一管理,不管大老板小老板,全得靠邊站。
雖然這樣會遏制大部分人的干勁,卻也是國家實現快速進步的唯一方式,這叫做集中力量做事情,勁往一處使,肯定效果會更好。
而且在這種環境下,張元林也能找到大量的表現機會,去獲得更多的榮譽。
舊時代要進步,就得有各種各樣新穎且富滿建設性的提議,張元林了解未來幾十年的發展歷史,腦子里最不缺的就是這些建設性的意見了。
從民生到國家發展,再從機械設備到大國科技,張元林有大量的好主意獻給祖國,這無法改變未來的重要歷史事件,卻能將它們逐一加速。
任何時代,優點和缺點都是并存的,張元林不會讓自己白白重活一世,但還是那句話,得先保住自己,不然一切免談
張元林忙活了一天,實則在人前顯圣,裝了大半天的比,然后悠哉悠哉的騎車回家,結果就剛好和加班趕工的易中海在胡同口遇上了。
想起了一大媽的擔憂,張元林眉頭微皺,心想別把你快好的精神問題又誘發了啊
易中海也眉頭緊皺,心里有些忐忑不安,害怕自己舊疾復發。
為了不讓自己想起和張元林有關的事情,易中海每天上班下班都刻意的提前和延后,就是擔心和張元林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