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爺,時間的真夠啊,您不至于這么著急吧,鞋掉了都不讓我撿”
賈東旭有點麻,被拖一路鞋子掉了不說,骨架都差點被拆散,關鍵是易中海說的很有道理,他又無力反駁易中海對自己的好。
但這其實是易中海對賈東旭坑了自己這么多次的一個小小的報復,罵不解氣,打又不能,也只能用這種辦法泄憤了。
“行了,廢話少說,趕緊排隊去,鞋子你等回去了再找”
來到人事部,已經有人在指定窗口排隊了,而且人數還不少,估算一下有將近二十人。
不出意外,這些都是下午技能考核通過的新晉一級工,或由師父帶著,或拿著師父寫的字據過來辦手續。
第三軋鋼廠規模很大,工人上萬名,一級工和學徒工占了最少三四成,因為技術含量低的工作需求量也是最大的。
所以工廠方面十分歡迎身份可靠的學徒工通過考核,完成晉升,反正工資相差不了多少,卻又能獨立值崗進行生產任務,比學徒工性價比高太多太多。
至于為什么不直接招一級工,因為有相應技術的人很少,直招效果極差。
就算有合適的人選,也會因為不夠了解而不敢輕易聘用,得讓人去做專項調查,確定對方不是敵特后才能放心。
然后這個年代沒有相應的技術學校,大部分技術又都掌握在經驗豐富的老師傅手中。
每一個有技術的人都會習慣性的藏技,不可能輕易的拿出來,都說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父,這可不是空穴來風,歷史上也有過不少的典型例子。
所以,想要在外招到合適的工人很難,大部分新工人都是由老師傅收徒教學,或者子承父業。
總之,在經歷過戰爭后,國內百廢待興,急缺人手,卻又要防止敵特分子混進來搗亂幫倒忙,避免白忙活一場,因此各大單位對每一個工人的身份看的比他們的技術水平還要重。
這也是為什么在這個年代,各大單位的崗位都由老師傅帶的徒弟或者自己的兒子進行補位和傳承,一是有經驗豐富的老師傅盯著,技術方面不會有大問題,二是有老師傅和老父親做擔保,身份方面肯定很安全。
也正因為如此,賈東旭作為老員工易中海的徒弟,辦理手續也是一切從簡的。
就這樣,排了大概二十分鐘的隊伍后,兩人到窗口,兩三分鐘就把手續給辦妥了。
走出人事部的大門,易中海如釋重負,長呼一口氣,露出了真誠而又開心的笑容。
賈東旭也高興,但是不多,主要是掉了只鞋子,現在凍的腳背都沒了感覺。
“行了,從現在開始,你就算是正式出師了,下個禮拜一到崗報到,有人會給你介紹具體工作內容的。”
說完,易中海背著手,不緊不慢的往車間走去。
事兒都已經辦妥了,自己還著什么急啊
可還沒走兩步,身后的賈東旭就一拐一跳的追了上來。
“一大爺,這,這不對啊,我怎么在別的車間呢,難道我不應該和您在一塊兒么”
易中海腳步一頓,想著自己該跑還是回頭解釋。
說實話,易中海已經不想再管任何與賈東旭有關的事兒了。
答應要幫他找媳婦那是被賈張氏逼的,易中海沒辦法,至于工作方面,自己都已經幫他轉成正式工了,他憑什么再提出更多的要求
可轉念一想,自己跑也沒用,都是住一個院兒的,還能跑哪里去
這一刻,易中海有了把賈東旭也趕出大院的想法。
“哎呀,易中海啊易中海,你怎么能這樣想呢,要是一個個的都趕出了大院,那一大爺還有什么可當的,賈東旭又不是何大清,張元林,好對付的很”
所以,還是現在解釋,不,忽悠一下賈東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