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不同單位的生產目標不同,所擁有的機器設備也不一樣,像軋鋼廠都是大件,高精度的設備不算太多,大部分都是粗加工,也就沒啥好提升的。
可有些單位主要負責精密加工還有復雜零部件生產,工序繁瑣又怕失誤,生產效率一直提不上去,而這都是張元林表現的機會。
他曾經在外派修理的過程中指正了加工工藝的不足之處,一個細微的改變就能極大的提升設備的使用壽命,又曾經幾句提點,讓某專門負責生產復雜零部件的加工車間在整體生產效率方面得到了顯著提升。
只是張元林低調,他從不回來吹噓和炫耀,所以自家單位和身邊的人都不知道,但這些單位的領導們不斷的前來拜訪,試圖挖人,足以證明張元林的分量,不過最后都被楊廠長和大股東婁半城給擋了回去。
其實不幫忙擋,張元林也不會答應的。
開玩笑,第三軋鋼廠的體量擺在這里,沒事往那些小廠跑做什么
廠在人在,等將來機會合適了,我不就能順理成章的接手了么
再說婁半城這個大財主在這兒,張元林能薅的羊毛不要太多,沒道理往別的地方跑。
最重要的是,張元林在這里排兵布陣,把未來的事兒都提前安排的差不多了,當一個機修工,沒事到處跑,吃吃喝喝玩玩,再順便刷點榮譽,這簡直不要太爽啊
可這些領導是想把張元林挖走安排個一官半職,再想辦法發揮出張元林的價值,換取收益,他們得對得起給出的承諾和條件,沒人會做虧本的買賣,又怎么可能還會再讓他當一個小小的機修工
所以啊,沒必要為了眼前的一些利益被束縛住,這樣太不劃算了。
不過,以前都是領導和婁半城幫忙擋掉的,張元林都不用露面。
現在人都在現場,張元林也被包圍住,這就沒法兒躲了,還得他自己想辦法婉拒。
好在張元林是真心不想離開軋鋼廠,不想放棄機修工這份職業,楊廠長的擔心明顯有些多余了。
隨后楊廠長帶頭沖鋒,張元林則是及時的打助攻,兩人一唱一和,真就把這群領導的圍剿給全部擋了下來,而且說的話也很委婉,沒人覺得被當眾拒絕丟了面子。
又一次被拒絕,領導們有些無奈,卻也沒有辦法,選擇權在別人手里,而且楊廠長還在,不好威逼利誘的太過分。
唯一的好消息是現場沒有任何人成功,大家的心里這才稍微平衡一些。
挖墻腳失敗了,可這些領導們沒有就此離去,而是繼續詢問張元林的想法。
“張師傅,我們沒想到你也會來,既然來都來了,不如和我們分享一下你的見解和想法唄”
其中一人提出建議,剩余的人紛紛附和,看起來相當的熱情。
人才帶不走沒辦法,但是可以了解一下對方的思路,或許能得到一些有效的信息。
楊廠長的臉色有些不太好,心想這群臭不要臉的家伙們什么時候才能老老實實的收手啊,都被拒絕了還厚著臉皮留下來問東問西,這是我的人,又不是你們的人
但張元林沒覺得有啥,薅羊毛嘛,人之常情,都是可以理解的。
再說了,他們越是在乎自己的回答,就越能證明自己的不可或缺。
而且自己的想法很簡單粗暴,沒啥新奇的,其實能這樣想的人有不少,只是他們都想立大功罷了。
隨后張元林再把自己的想法簡單的說了一遍,表示自己只想穩扎穩打。
聽到張元林的回答,眾領導互相對視了一眼,接著有人問道
“張師傅,照你的意思,你好像很有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