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小時的時間,張元林沒有使用太過先進的工具,更沒有動用靜止世界里的科技,純手工拆解和倒騰,而且還是一個人。
好在選擇的這兩臺設備體型都比較小,不然張元林一個人真的搞不來。
就好比是拆解龍門銑和小型壓機,后者一個人費點勁也能搞定,但前者沒個十幾人和吊機的輔助,根本不可能處理掉。
因為目標明確,張元林先確認過功能區的用途,是沖壓還是打孔,然后再拆解掉外殼,研究內部的組成結構以及動力傳輸方式。
接著根據已知的信息去匹配適度最高的設備模型,再進入靜止世界仔細對比和確認,這么一來,拆解工作就算圓滿完成。
做到這里,還剩下最后一步,那就是基本模型的制作。
考慮到制作成本問題,張元林選擇用木料進行比例制作,這樣既輕便,又節省資源。
想要給上級領導做演示和講解,模型必不可少,要么就是畫成圖紙,從多個視圖進行展示,不然空口無憑,也沒法兒僅靠一張嘴就把改進的技術講明白。
就算能講清楚,張元林也不能這么做,因為這就不應該是他能干出來的事兒。
張元林得時刻銘記自己只是一名機修工的身份,不是技術員,更不是工程師,至少現在的他還不能講述太多的專業術語。
可以在一知半解的情況下碰運氣,卻不能精準的解釋太多的新技術,不然自己就真的解釋不清了。
在眾目睽睽之下,張元林只得認真的動手敲打拆解,不好直接動用外掛作弊。
但是回到家里就沒事兒了,張元林想怎么開掛就怎么開掛,反正秦淮茹不知道這些,而且她有自己的事情做,沒有閑工夫來監工。
到時候只要用軟件建好模,給機器設定好參數,傳輸程序,然后機器就會根據程序設定自動走刀,根本不需要人去盯著,這就是數控加工的便利和先進之處。
反正在沒人盯著的情況下,就算上一秒手里還是空的,下一秒手里多一個東西也沒人會知道。
所以,復刻技術就是這么簡單,先對號入座,再照著抄就是,還研究,研個球啊
收好家伙事兒放入工具包,再摘掉手套,脫掉工作服換上自己的衣服,張元林便準備下班回家。
回來的路上楊廠長交代過,從今天下午開始,他的工作地點就從維修部調到研發車間了,期間也不需要點卯打卡,工廠人事部會處理好一切出勤問題。
至于期限,當然是在完成這兩臺設備的相關研究后才能結束。
當然了,期間如果有難處理的維修工作,肯定還得請張元林這個高手出山,反正到時候會有人來通知,不需要張元林回崗值守。
所以,張元林的勞保用具直接放在研發車間就行,這里有存放東西的儲物柜。
反正研發車間的人員少,柜子也好,辦公室也罷,都是有空余的,不擔心不夠用。
雖然張元林是第一次來研發車間,但路上楊廠長交代了很多東西,讓張元林免除了去向人打聽的煩惱。
想來楊廠長肯定是擔心張元林會被針對,所以才會這么事無巨細的告知研發車間的相關情況。
張元林覺得這樣挺好的,至少不用理會那些工程師們的臭臉了。
就這樣,張元林收拾好自己,心情大好的離開車間。
走的時候,張元林注意到那六名工程師看向自己的臉色都帶著笑意,給人的感覺是自己終于走了,所以他們很高興。
“真是呵呵了,都已經徹底分開,各干各的了,還這樣防著我,至于做到這個份上么,真把我當賊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