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琢磨一下怎么把設備的木制模型搞出來。
這可不是指怎么去把完整的模型用設備做出來,而是怎么做才能算是恰到好處。
別忘了,張元林只是一個機修工,他可以投機取巧,也可以碰運氣,但是絕對不可能過分專業的把這件事情做好。
所以,張元林得想辦法演一波,又要展現出自己的新發現是值得慶祝和研究的,但又不能一下子表現的太好,這樣會影響到個人后續的行動規劃。
喝著茶水,張元林閉上眼睛,陷入思考。
完整的木制模型早就制作好了,就在靜止世界,建模好出好程序再輸入,剩下的等著它自己走完刀就結束,最后再把做好的小零件拼起來,這就是一個完美的,等比例縮小的木質模型。
但張元林不需要這么完美的東西,這樣不符合他的身份,更不符合現代工藝。
所以,張元林得絞盡腦汁的把這么完美的東西變丑,變得亂七八糟
思索許久,張元林終于有了大概的思路。
“哎呀,還真別說,有了一定實力后,還要故意搞差勁,就為了假裝自己運氣好,這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啊”
感慨一聲,張元林把剩下的茶水一飲而盡,然后放下杯子,打開工具包,準備開搞。
開始之前,張元林把整體模型拆解開來,分別是功能區,外殼,以及內部的動力總成。
首先,把外殼扔掉,不管自己要演示什么,反正外殼是不需要管的,這玩意兒就算沒有,也不影響設備運轉,就是危險了點,怕工人操作的時候被卷進去。
然后功能區也可以直接放掉,這玩意兒是表面的,肉眼可見的東西,不需要再演示什么。
再說這臺設備升級的地方是動力,是運轉效率,而非功能方面的擴充。
所以,張元林決定專注搗鼓內部結構和動力總成。
拿來板料,再手握工具,張元林開始手工制作。
由于先進設備做的過分完美,讓張元林拿到手里后就開始擔心。
就這樣漂亮又小巧的產物他都不敢說是自己做的,因為這個時代就沒有能做出這么完美的模型的設備和工具。
因此正兒八經的純手工制作是關鍵,沒法兒偷懶。
不僅如此,張元林還得小心,不能使用跨時代的工具,萬一碰上有工程師也會木工活兒,那不就得露餡兒么
而且光靠手工做還不夠,得自己調整比例,不能按照原本的完美比例去制作,那樣做出來的再丑,也不影響清晰的展示整體結構。
因為搞機械的人一般空間想象能力都很強,尤其是工程師,他們經常要面對復雜的圖紙,然后這個年代又沒有3d建模,只有平面圖,很多時候都是根據幾個視圖,然后自己腦補出來的。
于是,張元林開始自己加長和縮短了,比如連桿故意加長一些,比如齒輪故意高大一些,再比如拉桿縮短等等。
甚至張元林還特意去掉一些輔助件,主要
大件,讓自己看起來一點兒都不專業。
就這樣,在張元林煞費苦心的搞怪之下,原本應該看起來很舒服的模型,愣是被張元林搞成了一個缺胳膊少腿,歪七扭八的丑八怪
講真,最近一直用看書追更,換源切換,朗讀音色多,安卓蘋果均可。,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