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張元林同樣是有備而來,但他不能過分主動,得找準機會釋放出一些有用的信息和指引。
所以張元林得先搞清楚這些小組成員到底把進度推進到了哪一步,然后才好根據具體情況展開行動。
好在張元林已經有了指揮員的身份,全場的工程師們都在專心致志的工作,只有張元林可以悠哉悠哉的到處亂晃。
這模樣,仿佛是這群工程師是學生,正在做考題,而張元林是老師,正在檢查他們的作業情況。
事實上也是如此,張元林的確充當了一個導師的角色,在給這些工程師們正確的解題思路。
沒一會兒的功夫,張元林把五個小組全都逛了一圈,也知道了各方面的推進程度。
因為個人的擅長領域有分別,加上這些工程師的真實水平是有高低的,這就導致大進度在快速推進,小進度卻存在一定的快慢差異。
不過沒關系,有張元林在呢,落后的就給個提醒,協助他們加快進度,反正五個小組各自負責相關部分,互不干涉。
在這種情況下,張元林可以適當的幫他們作弊,加快進程。
“快快快,明天就周六了,爭取明天就結束,然后我好繼續推動其他先進設備的拆解和復刻工作”
對于未來的規劃,張元林是早有準備的,最基本的發展方向就是自身默默茍發育,然后找機會促進社會發展,比如在工業方面,農業方面還有生活環境方面等等。
目前來說,上頭搞到的一批洋廢品是張元林幫忙發展工業水平的開端,只是因為張元林不愿意被綁定在這里頭,他要優先保證個人的發展,不然以后很多事情都沒辦法去做。
所以張元林只能選擇當指引者,不能主動請纓的去沖鋒陷陣,然后又在知曉歷史進程的情況下,張元林清楚光發展工業還不行,得把農業也帶上,不然以后老百姓吃飯的問題很難解決。
等自己強大了,也就不需要再眼巴巴的指望別人。
張元林清楚這一點,也知道從55年開始,上山下鄉的基本雛形就有了,只是那個時候主張和鼓勵自愿,并非政策要求。
但不管怎么說,這都是張元林出手為農業指導和幫助的好機會。
好不容易穿越一次,張元林總不能只顧著自己,就算不能明目張膽的開外掛,那也得想辦法多少幫著一些。
畢竟是自己的國家,怎么能不藏私心呢
再說了,張元林的最終目標是去山巔看一看風景,到時候身在最強大的國家,看最漂亮的光景,那才叫高處不勝寒吶
所以張元林有計劃在未來的兩三年內就把這批洋廢品全部拿下,先把國內的工業發展縮短個五六年再說。
然后工業部分就先緩緩,接著促進農業的發展,盡可能的減少受災群眾的數量,至于以后的事兒,自然是到了以后再考慮。
其實張元林也不敢過分的開掛,原本過百年的功夫就從沒人瞧得起的弱國成了世界矚目的大國,要是自己再給壓縮到十幾二十年,那全世界不得炸鍋么
所以啊,開掛也是得注意分寸的,不然這牌桌上的玩家們都沒法兒玩了呀
小掛怡情,大掛傷人,強掛灰飛煙滅
一邊在各大小組轉著,一邊適當的給出指引,以張元林的能力,他完全可以做到一碗水端平,讓各組的進程都保持在差不多的水準,這樣也不至于出現各組互相競爭攀比,從而產生矛盾的情況。
在張元林心里,這是一支不錯的隊伍,也是個人組建的第一支團隊。
所以這些人就應該團結一致,共同進退,在未來的兩三年內為張元林所用,當好張元林的擋箭牌,而不是莫名其妙的起內訌,讓張元林頭疼。
當然了,如果這兩三年內有人表現足夠優秀,也合張元林的意,那么張元林也不會吝嗇自己的欣賞,把他們留在自己身邊帶著。
這樣張元林能擁有讓他省心的辦事人員,然后這些人又能收獲名聲與成績,大家會是雙贏的結果。
目前來說,林工是張元林比較欣賞的一個,算是預選在他的永久團隊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