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廠長,既然婁老板通知了,其他的幾個股東也得通知一下吧”
聽到秘書的話,楊廠長愣了一下,然后笑著拍了拍秘書的肩膀。
“對,其他股東也得通知,是我疏忽了,這些人情世故不能少啊”
秘書笑了笑,剛準備走,卻被楊廠長一把拉住。
“等會兒,還有事兒呢,別光通知王管家,記得先去食堂一趟,讓他們趕緊開始做準備,今天來吃飯的人可不少,現場這四十名左右的工程師,有客人來了我們不可能不招待,然后他們的領導也要來,又是二十多個,還要給股東們預留位置,我估摸著得有七八十人,最起碼要準備八桌”
秘書聽到后,卻是下意識的看了一眼張元林,好家伙,今晚這七八十號人當中,除了那些股東們,其余人全都沾了你的光啊
都被稱之為慶功宴了,這菜品標準還能差嗎
股東們不差錢,遇到了這種事兒他們也樂得給予獎勵,自然不會在乎這一頓飯。
雖然人數比較多,但這對有錢的股東們來說根本不是事兒。
也就是現在能這么吃,等以后票證流行,資本被打壓,別說七八十個人吃慶功宴,就是這些領導想湊一桌都得小心些。
不過時代是在變的,什么都是先緊后松,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不同的時候又是另一種情況了。
但無論怎么變,該吃飯就得讓廚子提前準備,要不然不可能一下子變出來。
秘書接了任務走了,楊廠長則是留下來陪著等待通電測試的結果。
現場的工程師們還是緊張和忐忑不安,雖然已經順利組裝完成,但這才是正兒八經的臨門一腳。
該努力的都努力了,該干的也干了,連張元林好運氣該用的也用上了,到了測試這一步,結果就是不成功便成仁,也不存在重新嘗試一說。
但張元林澹定的很,他又默默的隱入人群,甚至他都已經開始思考下一個設備的研究工作該怎么去演了。
最困難的過程已經過去,軋鋼廠的二十名工程師沒有再給外來工程師碰一下的機會,他們共同合作,很快把試驗機成功組裝完成。
然后接上電源,隨著電機的順利運轉,設備運行已經沒有問題了,然后拿來半成品進行生產測試,還專門找來了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工人過來操作。
緊接著是一堆人拿著紙和筆做測試記錄,并記錄工人的使用感想。
張元林沒有再關注測試現場,而是琢磨下一個研究計劃,直到耳邊傳來激烈暢快的歡呼聲。
這一次,軋鋼廠的工程師們徹底的放飛自我,像個孩子一樣蹦跳起來。
張元林知道,測試結果沒有任何問題,試驗機和計劃的一樣,真的順利下線了。
那么最后就只剩量產一部分送到生產車間去進行長期測試,這需要最少三個月的周期,而且還有最低運轉次數的限制,就是避免對測試結果做出錯誤判斷。
同樣是做長期測試,一臺設備二十四小時不停的使用,一臺設備光開著不使用,這樣的測試就沒有任何合理性了。
既然是測試新設備,那必須是可勁造才對,折騰的越勐,就越能代表質量的好壞。
不過這都是后話了,反正試驗機的研究圓滿落幕,至少新設備已經造出來了,再有問題就進行相應的優化和改進,那都是以后才要考慮的事兒。
軋鋼廠的工程師們興奮不已,外來的工程師則是只有干瞪眼,心里羨慕嫉妒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