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張元林向老人打聽了一下他的家庭環境和日常生活,結果發現這就是一個孤寡老人,每天靠在路邊幫人磨刀為生。
張元林不是個多愁善感的人,也知道現在的情況不允許他在這里耗太久,便沒有繼續扯下去,抬頭四處觀望了一番后,最終把目光定格在了老人的頭發上。
十分鐘后,老人摸了摸自己的頭,看著破碎鏡子里清爽的自己,笑的更開心了。
“后生手藝是真好啊,比我自己剪的好太多太多”
張元林也是以微笑回應,心里卻想著難怪你的頭發看起來怪怪的,就你這個年紀手舉過頭頂都難,還自己理發,能好看么
幫老人理完頭發,張元林便告辭離開,老人出門送他,還提了半串干辣椒。
看著老人手里明顯吃了一半的干辣椒,張元林又想到他家里的情況,不僅果斷拒絕了,還抑制了自己從靜止世界具現東西送給對方的沖動。
不是張元林同情心泛濫,而是有些時候真的是情難自已,想著自己過的日子,又看到這種真正底層的人,任誰都會有發善心的想法。
除非這個人真的很冷血,他沒有心,沒有感情,那么他是會選擇無視的,可張元林做不掉。
但張元林清楚自己只背了個工具包來參賽,又怎么可能隨身攜帶其他東西呢
于是,短暫的糾結后,張元林拒絕老人,又轉頭去服務其他有需求的住戶。
還是在同一個大院里,他們有人看到張元林的手藝這么好,紛紛主動提出要求,省去了張元林費口舌的時間。
期間張元林注意到這些人都是和街道處溝通過的,誰家有什么困難,全部上報,然后他們只能說出上報過的需求,否則就是違反規定。
張元林不關心街道處怎么和這些住戶溝通的,反正只要是他們真正面臨的困難,張元林都會力所能及的幫他們。
當然了,如果是伸手要錢,或者太過分的要求,張元林就會巧妙合理的搪塞過去,接著直接開熘。
所以張元林這一趟無差別的服務行動,真的是見識和體會到了什么叫做人生百態。
有的人是真的沒辦法,有的人是有辦法不愿意想辦法,還有的人是沒事也要裝有事,就和賈家一樣。
然后有的人心懷感激,懂得感恩,有的人是趁機占便宜,還有的人是得了便宜還賣乖,逮著機會
好在張元林有備而來,也幸好街道處主任給了提醒,因為街道處主任才是真正懂得底層百姓的人,他知道什么樣的人該怎么去對付。
所以張元林跟著街道處主任走街訪巷的這幾天,的確學了不少東西,不然他不可能應對的這么自如。
很多日常生活里的麻煩和問題可以靠外掛解決,但如果是與人心有關的事兒呢
關鍵時刻,的確少不了老前輩的提醒和幫助,反正張元林覺得自己是否得到街道處主任的提點對這次的行動會有很大的影響。
按照街道處主任交代的套路,張元林以穩健又不得罪人的方式一步一步的行動,去挨家挨戶的解決他們的需求。
雖然最終的榮譽只有三個,但張元林卻覺得他們可以混為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