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街道處主任他不需要擔心這么多,人家本身就是個領導,就算他今天舉報了易中海,讓易中海倒了霉,就易中海的身份,他也沒辦法對街道處主任實施打擊報復,可咱不一樣,咱們同住一個院兒的,被人盯著多煩吶,以后想要一個清靜日子都難了。”
對于秦淮茹這種正兒八經的底層老百姓來說,能和領導搭上關系是非常有面子的事情,尤其是和區部的領導認識,所以秦淮茹才會有趁機表現,加固關系的想法。
但張元林知道,就算要表現也得找到合適的時機才行,并不是所有的表現機會都能隨意爭取。
這一次,張元林還是給小媳婦上了關于人性的一課。
大院里人眼紅狗多,心理有問題的也不少,今天要真讓人知道是他們舉報的易中海,以后不管干什么都肯定小心提防著。
別說什么為民除害,替老百姓們挽回損失這種冠冕堂皇的話,他們不關心與自身利益無關的事情,他們只知道張元林舉報了同住一個大院的人。
想想以后走到哪里都被人躲著,跟防什么似的,那像什么樣子啊
當然了,張元林給秦淮茹的解釋也沒毛病,本身有實力,的確不需要靠舉報來表現自己。
聽到自己男人如此自信且霸氣的回答,秦淮茹又對張元林深深的崇拜了一次。
表現機會
不好意思,我看不上,因為我有實力,以后表現的機會多著呢,根本不在乎這一次兩次
同時,秦淮茹又學到了一點,知道了舉報并非是一個好選擇,努力提升自己才是硬道理。
與此同時,在舉辦閉幕式的場地上,見領導們浩浩蕩蕩的離開,剩下的吃瓜群眾們聚在一起議論紛紛。
經過這件事情的發酵,賈東旭和許大茂是夢寐以求的“出名”了,但他們不知道的是,張元林的名氣也被帶了起來。
在賈東旭和許大茂合伙之前,養殖小屋的市場一直都是張元林死死的拿捏住,而且訂單數量并不少,尤其是天還沒完全冷下來的那段時間。
那個時候張元林一個人每天都能搞定十多家,日賺二十多塊錢都是基本操作,有靜止世界在手,多少訂單都可以直接量產,根本不需要張元林去費勁忙活。
所以,在養殖小屋的話題被拉起來后,張元林的那些老客戶們興沖沖的加入了群聊。
人就是這樣,一旦自己拿到最低價或者買到質量最好的東西,立馬就興奮的開始到處宣揚和得瑟。
在張元林停止接單后,市面上只有易中海和賈東旭兩家,但易中海的接單量很少,所以現場大部分就是兩伙人,一是張元林的客戶群體,二是賈東旭的客戶群體,在兩者之間,夾雜著個別易中海的客戶群體。
張元林的客戶群體都是很早下的單,他們的使用時間也最長,而且經歷了幾場強降雪后依舊堅固如初,一點事兒都沒有。
于是,張元林的客戶群體開口就是得瑟,表示一分價錢一分貨,東西貴有貴的道理,反正他們花了高價的絕不后悔,其實差也就差個幾毛一塊的,但是牢固的很,不丟家禽啊,別養殖小屋塌了,跑的跑死的死,那才叫得不償失
接著賈東旭的客戶群體開始發聲,他們也被分成兩部分,一是已經壞了的,這次過來興師問罪,二是還沒壞的,但仔細一回憶,發現自家的養殖小屋這兩天確實在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音,估計也扛不住多久了。
這些人當中已經吃了癟的高聲問候賈東旭和許大茂的祖宗十八代,沒吃癟的也開始叫罵,說著回去看看要真發現有問題,那一定不會輕易放過這兩個故意搞破壞的敵特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