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您在這里等會兒,我去叫幾個人來”
說完,車間主任走出辦公室,很快帶來了幾名工人。
“馬科長,這都是之前向我反應過賈東旭有問題的工人,是您問他們回答,還是讓他們想到什么說什么”
聽到車間主任的話,馬科長當即坐直了身子,然后拿出記事本,說道
“讓他們隨便說吧,如果有沒聽明白的我會打斷和提問的。”
車間主任點點頭,讓這些工人主動說出他們知道的關于賈東旭的各種惡劣行為。
這些工人們和賈東旭沒怎么打過交道,畢竟他們是正式工,那會兒賈東旭就是個學徒,彼此之間根本不可能存在友好親密的關系。
所以,面對領導的要求和需求,這些工人們毫不猶豫,無所保留的說出自己知道的一切,甚至有人覺得這可能是表現的好機會,便絞盡腦汁的去思考,去回憶任何相關的細節。
人有攀比心吶,見有人如此賣力,其他不明所以的人也跟著較上勁了,一個個跟競價似的,不斷的給馬科長有效信息。
可以毫不夸張的說,就現在的情況比特工打聽的都細致,這些工人不僅僅在闡述事實,更是努力的把賈東旭當學徒那會兒的離譜行為事無巨細,跟扒底褲似的扒了個一干二凈。
論一個人可以劣跡斑斑到什么程度,以及一個人的劣跡會被扒出來多少,在這個沒有互聯網記憶的年代,每一個人的眼睛和腦子就是最好的記錄設備。
本來都是一個已經離開的人了,但凡賈東旭能多堅持兩年,指不定大家早把這個愚蠢又懶惰的家伙忘的一干二凈。
可偏偏是賈東旭轉正后沒多久鬧了這么一出,只能說是賈東旭活該了,但追根到底,還是因為賈東旭自己作死。
如果賈東旭不和張元林較勁,如果他不自以為是的到處建造豆腐渣工程,如果他聽從易中海的話不去參加街道活動,那他也不至于落到今天這個下場。
事情鬧到這一步,牽一而發動全身,不僅賈東旭要遭殃,易中海作為他曾經的師父以及幫他作弊的人也是在劫難逃。
如果易中海最開始不犯錯誤,如果他當初選擇張元林而不是賈東旭,如果他后來不和張元林死犟到底,那他也不會被接二連三的坑,更不會被在家躺槍受到牽連。
但可惜的是,這個世界上沒有如果,只有結果。
精加工車間里,易中海在工位上干著活,然后他發現車間主任時不時的就從辦公室出來叫人進去,看起來十分的神秘。
“今天是怎么了,為什么要單獨叫那么多人進辦公室談話,難道年底廠子里有什么新政策要下來嗎”
這年頭不存在裁員一說,只要進了這種大單位,在工人公會相關規則的庇護下,只要不是犯了大錯誤的工人,基本上可以不用愁的一直干到退休。
所以,易中海能聯想到的新政策就是調崗或者升職加薪,但轉念一想,易中海知道自己最近做了錯事,多少會影響軋鋼廠的名譽,估計有好處也輪不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