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茹微笑道
“他叫張懷國,意思是心懷祖國,我希望他以后能成為一個對國家有貢獻的人。”
一大媽聽到后連連點頭,稱贊道
“好好好,真好,這孩子長的好,名字起的也好,你們張家后繼有人咯”
就這樣,因為一個小生命的到來,讓整個家庭充滿了溫情和希望。
接下來的日子里,張元林和之前一樣不是在軋鋼廠搞項目,就是被外派到其他單位幫忙。
這期間張元林基本沒費什么心思在帶娃上,家里有一大媽跟秦淮茹在,孩子被照顧的很好。
裁縫鋪那邊的生意徹底冷淡下來,在入不敷出的情況下,老板娘只能被迫裁員,目前算上老板娘和一大媽一共才四個人做事。
即便是這樣,一大媽也清閑的很,基本上到下午兩三點鐘就沒什么事做,得知能提早下班就趕回家帶娃,這讓秦淮茹輕松了不少。
而張元林得知裁縫鋪的近況后,也抽空去以前的老朋友店里坐一坐,發現他們不是被收編,就是準備關門大吉換別的事做,除了那些祖傳的手藝人沒有改變的想法,其他人基本上都面臨二選一的情況。
究其原因,就是資源匱乏,國家決定整合再按票發放,這么做事為大家好,能保障絕大部分人的生存問題,但正是因為這樣,讓那些自由開店的人面臨沒有客源的難題,同時進貨的成本也提升了不少。
“還是物資不夠豐富的問題,國家手頭緊吶,要是不管控,結果就是漫天要價,人吃人”
張元林搖著頭做出了總結,然后也慢慢的展開了行動。
借助外派的機會,張元林接觸到了其他行業的領導,其中就包括紡織廠的維修部部長。
雖然機械設備的用途不同,但其內部構造的原理都差不多,只要是機械設備,張元林就肯定能修,既然能修,那這條人脈渠道就能打開。
不過剛開始張元林不能把個人意圖表現的太明顯,得先和對方做朋友,然后了解紡織廠的情況,比如是否缺人手,比如廠里的事兒多不多等等,任何計劃執行的前提是要對情況足夠了解,不然容易竹籃打水一場空,白忙活。
一晃大半個月過去,大院里對多出來的這個新生兒已經習慣了,同時也對許大茂被揍的那段時間的事情慢慢忘卻。
于是,許大茂偷摸著溜了回來,賈東旭也一樣不聲不響的回到了大院。
沒隔幾天,賈張氏被放了回來,理由是教育的效果不錯,但實際上是賈張氏真的太能吃,關她一個啥也不干,在家也是趟著的老太婆毫無意義。
抓走賈張氏的時候把賈家翻了個底朝天,能罰的都罰沒了,然而罰的那些東西并沒有多少價值,再繼續把賈張氏關下去,虧的是派出所。
就這樣,母慈子孝的賈家母子回來了,真小人許大茂也回來了,三位禽獸回歸,新仇舊怨藏心底,不出意外,大院里又要有新熱鬧看了。
不過在此之前,他們對張元林孩子的順利出生表示心情復雜。
許大茂躲在家里,一個人看著空蕩蕩的房間有些失落,接著又看向自己的兩腿之間不斷的嘆氣。
“我說兄弟啊,你怎么就那么不經折騰呢”
事到如今,許大茂依舊不反思自身問題,這壞毛病怕是改不掉了,要一直帶到棺材里去。
賈家,母子倆久別重逢,兩人冷漠相對,沒給對方一點好臉色看。
“東旭,這次可是我替你擋了災,保住了你的飯碗,以后發工資給我一部分是不是理所應該”
都說親兄弟明算賬,還沒聽過親母子也要這么算賬的。
賈東旭早已習慣,這么多年都是這樣過來的,他沒有立馬回答,而是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既然風頭已經過去了,那我就該把我媳婦接回來好生照顧著,這家里也得收拾一下,為我孩子的出生做準備”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