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好賈東旭找上門,這就成了易中海計劃的一部分。
但易中海心里也清楚賈東旭在大院里是什么情況,別說是面子了,能不被人嫌棄就是好的,當然了,之所以造成今天這個局面主要是賈張氏的問題。
好在現在賈張氏還在老家沒回來,也對這事兒毫不知情,因為壓根就沒人通知賈東旭。
只要最惹人嫌的老潑婦不在,易中海就有辦法幫賈東旭把這頓酒席辦好,到時候在現場多吹幾句牛皮,讓大家有事都來找自己,這樣失去的聲望就能慢慢的積攢回來。
不過賈東旭一個人哪里還有錢置辦酒席呢,之所以找到易中海主要就是處理錢的問題,否則之前被易中海羞辱成那樣,不到萬不得已賈東旭根本不會想到易中海的。
只能說兩邊都是各有目的,各求所需,可易中海卻不準備一個人承擔所有,他想找個大冤種,首個目標自然是全院過的最瀟灑富足的張元林。
但可惜的是計劃還沒開始就已經失敗了,易中海想著張元林沒那么好糊弄,就連續琢磨了好幾個晚上,結果還沒等到想出一個好法子,張元林就提前跑路了。
這一刻,易中海除了生氣以外,也沒了幫賈東旭置辦酒席的興致。
“哎,算了算了,我答應幫忙也沒說怎么幫,幫多少,要是全院人吃席的錢和票都讓我出,然后賈東旭這里能收回多少錢又沒辦法保證,這不得把我好不容易攢下來的家底花的精光”
易中海這么想著,搖著頭離開了。
說一千道一萬,還是因為心里打好的算盤泡了湯,易中海又不愿自己一個人承擔所有,就想起了拖字訣,等到了后面再說。
但賈東旭也不是省油的燈,他擔心易中海會騙自己,于是乎提前跟院里的人打好招呼,并直言有一大爺幫著置辦,肯定不會讓大家失望之類的話。
這么一來,易中海就是想裝作沒答應都不行了,說出去的話等于是潑出去的水,收不回來的。
賈東旭趁易中海不在的時候說,易中海又不能及時的知曉并出面解釋,然后大院里的人都覺得堂堂一大爺不會開這種玩笑,就這樣大家都信了。
于是在易中海都還沒準備的情況下,他的再一次大出血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兒。
在把媳婦孩子送回老家后,張元林待了一個晚上和岳父岳母一起吃過飯聊過天,然后才離開。
臨走前,張元林還不忘給周邊的孩子們分一些玩具和零食,給鄰里間都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但總有人腦子有點問題,還因此產生了嫉妒心理,這人就是秦淮茹的堂妹秦京茹。
因為也是個孩子,所以秦京茹也分到了屬于她的那一部分。
說起來張元林是有注意到秦京茹的,也知道原劇里秦京茹是個沒什么腦子的二百五,在虛榮心的趨勢下被沒有生育能力的許大茂騙的團團轉,從而錯失了傻柱這個過日子的老實人。
本來張元林是想刻意和秦京茹保持距離,為的就是預防秦京茹想通過自己進城到大院里去,但轉念一想,這么多孩子都有份,唯獨不分給秦京茹,這樣做才是真的太刻意。
再想想秦京茹不過十來歲的年紀,應該還不太懂什么攀比和虛榮,于是張元林便沒有再多慮,該給的就給,反正每個孩子都有份,不孤立誰也不偏袒誰。
可張元林哪里知道秦京茹拿著她得到的那份迅速跑回了家,找來了父母并提出了離家進城的愿望。
要知道這個年紀的孩子害怕陌生和未知,都只想待在父母身邊,到底是怎樣沒心沒肺的孩子才能說出這種話來,這是完全把父母的養育之恩拋在腦后,不管不顧的自私行為。
“爹,娘,你們瞧,城里有這么多好玩的好吃的,我也要像淮茹姐一樣到城里去過好日子”
聽到女兒的話,秦京茹父母對視一眼,然后笑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