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婁曉娥托人送來的那些書信張元林都收到了,包括婁曉娥想見自己的意圖張元林心里也明白。
但是張元林都當做沒看見沒聽到,反正就是不愿搭理這事兒,更不想和婁曉娥打照面。
除了不想和婁曉娥產生過多的關聯以外,張元林現在要集中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國科院里。
作為全國研究所的唯一總部,國科院的項目很多,可以說是集成了全國大大小小研究所的全部研究內容。
因為身份和資歷的原因,張元林很難得到一個主導項目的機會,畢竟這里的研究員都是一等一的高手,隨便哪個人都是業內的扛把子。
在這種情況下,張元林進入國科院的作用就是當一名工具人,聽令于接收他進國科院的領導安排,哪里缺人要去哪里。
對于這個結果張元林非但沒有丁點抱怨,反而很高興,因為這樣他就有機會參與各種各樣的研究項目,不斷的豐富他的個人履歷。
盡管不是充當重要角色,但他參與了就有份,不是親手做的沒關系,關鍵是他在現場見證了項目的全過程,有了這份經歷,以后再有類似的項目張元林高低是有點話語權的。
于是乎,在被呼來喚去的日子里,張元林干的十分有勁兒。
在外頭看來,張元林的運氣極好,能通過在國科院的這段經歷開拓眼界,得到巨大的成長。
但實際上這些旁人看來高大上的項目對張元林來說根本沒有任何的新意,有靜止世界在手,除非快進到最新的時代,否則這期間的所有東西在張元林眼里都屬于平平無奇,甚至是落后低能。
不過在國科院當工具人的這段日子里,張元林通過參與各種項目的研究,對國內大部分行業的水平已經有了一個比較清楚的了解。
正所謂蛇打七寸,對癥下藥,任何時候都得抓住核心點才好制定最合適的行動計劃。
考慮到國內老百姓們目前的生活水平和真實需求,張元林覺得還是要先從工農方面下抓手。
至于其他的高科技和改善型的東西就暫且放一放,等老百姓們不愁吃喝了再說。
如果大家連溫飽都不能保證,每個人一睜眼就琢磨怎么吃下一頓飯,這樣的日子還有什么盼頭,就更別提發揮想象費心思搞進步了。
婁家,后院里。
此時陽光正好,大小姐婁曉娥抱著一本故事書躺在竹制搖椅上,懶洋洋的曬著太陽。
不多時,婁母端著一盤剛切好的水果走到了后院。
“曉娥,吃點水果。”
婁曉娥聽到后搖搖頭,然后把書往臉上一蓋。
看到這一幕,婁母的臉上不禁浮現出擔心的神色。
“哎喲,你有什么不高興的地方跟媽說呀,光在這里悶著算怎么回事兒。”
婁曉娥聽到后嘆了口氣,無奈說道
“媽,我的煩心事兒連爸都沒辦法,您又怎么幫我”
聽到這話,婁母心思一轉,問道
“就因為見不到張元林曉娥,這不能夠吧,有什么事兒是爸媽辦不到的,你非得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