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著鍋底見沸,三人回座,此處是小院中單獨隔出的一個雅間,倒也清凈。
蟈蟈對宋微塵已經毫無防范之心,所以一邊等著火鍋里的菜肉煮熟,一邊把黃家村的情況給她講了個大概。
首先,她這個“小半仙兒”看得極準,八十年前黃家村確實發生了一場天雷火災,好在當時的劉老村長有先見之明,愣是沒讓火燒進村子,僅僅燎到兩所北面的房子也很快被撲滅了。
離奇的是大火之后的翌日清晨,時逢盛夏卻下了一場大雪,大到連州府志里都有專門的記載,一時傳為奇談。
那場雪將燒焦的草甸整個蓋了起來,足足十日才消融,因著這場雪,草甸山林來年很快就重新長回了新綠,比往年更加繁盛。
不過發生天火時蟈蟈的太奶奶并不在黃家村,而是由丈夫和婆婆陪著在娘家待產,年底才回村來,帶著剛出生的爺爺,也就是楊祖傳……
然后,這個用做火鍋店的院落原本的主人是一對夫妻,都姓黃,與太奶奶一家情同手足。
兩人深得村里人敬重,聽說預防天災的辦法就是這夫妻倆想出來的。
發生天火那年的冬天南境戰事爆發,各村各莊都有按村攤派的征兵名額,本來是攤派到蟈蟈的太爺爺頭上,但這房子的男主人一聲不吭替太爺爺去了戰場。
臨走留了句話,“老楊家剛生了兒子,上有老下有小,讓他去不合適。”
后來這家的女主人去尋男主人,把房子拜托太奶奶看管,之后再也沒出現。
太奶奶黃映蕓堅信他們一定還會回來,隔三差五就過來收拾院落,種菜澆樹,收拾的纖塵不染,一直到老人辭世。
彌留之際,太奶奶已經不能說話,只是一瞬不瞬盯著柜上一只小匣,家里人很快明白她的意思,將匣子拿過來,從中取出用一層絹布一層油紙仔細包著的信箋。
那物件家里人再熟悉不過,黃映蕓不識字,是她還能走動時特意去鎮上找代筆先生寫就,說是楊家家訓。
說到這,蟈蟈突然沖著宋微塵眨眨眼。
“這信箋可是我們家的傳家寶,小半仙兒,你想看嗎?”
“啊?既然是傳家寶,我看不合適吧?雖然被你說的挺好奇……”
“無妨,上面的內容我家人人都得會背,雖是傳家寶倒也不是什么秘密,很多人都看過。”
蟈蟈起身進了內屋,很快取來一木匣,小心翼翼從中取出那包的極用心的“寶貝”。
宋微塵仔細擦了手才接過,信箋泛黃,箋紙邊緣早已磨絨,她小心翼翼拿著,與墨汀風一起辨認上面的內容,發現只字未提楊家子孫后代如何,通篇只說了一件事。
屋宅空置易毀,需有人常來常往,才能人氣興旺。
楊家后人綿延,開枝散葉不絕。日后無論是何年月,定要在黃家村留一根系血脈,守住黃美蕓夫婦家宅,使其不絕門戶,不絕人氣,不絕鑊氣,不絕香火。
若遇天災人禍,黃家屋宅或有損毀,楊家后人定要及時修繕乃至重建,必不能使其荒廢。
火鍋以及底料為黃氏夫婦獨創,盼能為其傳承延續,美事一樁。
靜候他們夫婦或子孫后代歸來,完璧奉還,結永世之好。
宋微塵拿著信箋,心緒涌動,她覺得幻境中的黃映蕓正通過這樣的方式,在正式向作為宋微塵的她真正的問好,也在正式向作為宋微塵的她真正的告別。
原來這里之所以會變成鬧哄哄的“火鍋店”,是黃映蕓為了讓屋宅不虛,讓房有人氣,讓黃美蕓和黃虎無論何時,都有家可歸。
將信箋仔細折好還了回去。
宋微塵突然很想跟蟈蟈認真吃一頓飯,不帶別樣的目的動機,也不是為了完成某個任務。
她們長得如此相像,四舍五入,也勉強算是與黃映蕓的一餐久別重逢。
“吃飯吧。”
“映蕓,重新認識一下,我叫宋微塵,以后你別叫我小半仙兒了,叫我微微吧,我一定會回來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