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想想接下來五十套的單子,劉木匠嘴角笑容漸漸僵硬。
他扶著門框起身,誠懇的一拜,“秦娘子,你本事大見識多,接下來你說怎么干就怎么干,我全力配合,絕無二話。”
秦瑤拍拍他的肩,“就等你這句話了,咱們進屋說,時間緊,今天就要先把章程拿出來。”
秋收早的,今天已經把工具都挪到地里,明日就有人開始收稻。
她家稍晚兩天,七月十二號開始。
今天九號,她還有兩天時間安排。到時候秋收大部隊一結束,立馬招人買料開工
秦瑤和劉木匠在家里談了很久,兩人把村里有木料的人家全部盤了一遍。
這些信息劉木匠心里都有數,現成的和還在山林里的,他都知道。
再計算一下五十組水車的用料,統計出來一個數字,只劉家村這個地方的木料就能供應上。
秦瑤和劉木匠便迅速劃出分工。
她要做的只有兩件事。
其一,建立生產車間。
其二,招人手、打磨盤。
劉木匠則負責去預定木料,把數據統計出來,到時候秋收結束就能安排起來。
石料那邊,秦瑤并不擔心,那么大一座石頭山放在那,石料不用擔心不夠。
不過如果越過劉家村的那一部分,還得去找其他村人進行交涉。
五十組的小型石磨,劉家村那部分界限內的石料是足夠的。
兩個人合作,一人負責一個重要部分,秦瑤再多兼顧一個統籌,劉木匠打配合,兩人一個下午就敲定了接下來的行動流程。
心里有底,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事,劉木匠忐忑的心終于落下大半。
傍晚各自家去吃飯,晚飯吃完,劉木匠就拿著紙筆挨家挨戶找人預定木料。
如遇上家里有現成的,馬上讓人送自己家院里去先放著。
秦瑤囑咐四個孩子一聲,獨自出門去找村長和族長商議建生產車間用地的相關問題。
知道她的水車廠接到五十組的大訂單,村長和族長都驚了一下。
隨即想到之前秦瑤說的經濟支柱帶動全村脫貧走向富裕,歡喜的表示她要用那塊地隨便選,只要不妨礙著村里人,他們都可以幫她敲定下來。
不過建了作坊,情況就有些不一樣了。
村長不是很確定的說“恐怕得到里正那問問,也不知道咱們這樣的情況需不需要向官府報備一聲。”
建起作坊來,那就是正經的營生,得繳納商稅。
如果沒報備,到時候官府來收糧稅時發現,就不好說清了。
萬一遇到那種難纏的,隨便一個名頭往上安,背地里能黑死你。
沒有村長提醒,秦瑤還真沒想到這一點。
“謝謝村長提醒,那我這就去縣里打聽打聽。”
正好劉季也要歸家了,她順路去把人接回來。
當然,主要的是書院里這么多讀書人,可以先找他們打探。
想著這事,秦瑤是片刻不敢耽擱,生怕因此耽誤了建立生產車間的事情。
不過就她這小作坊,撐死了兩百平,還不一定能干長久,官府這也要收稅的話,未免也太坑了。
一夜好眠,清晨醒來,山下已經傳來“咚咚咚”的沉悶打谷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