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清源把自己得知的修行常識,在腦海中過了一遍,然后想起自己渡劫時,與天地法則意志的短暫交鋒,這才緩緩道
“劫數”
“不錯,正是劫數,修行本就是逆天而行的事,隨著修為越高,就越遭老天的針對,這就是天妒,化神之下的修士,任你驚才絕艷,但不入化神境界,遲早也要化為灰灰,但成了化神修士,就高枕無憂了嗎
不是這樣的,化神修士雖然沒有性命之憂,但他們也有屬于自己的劫難,大小三災,四九重劫,這是一次比一次難渡,若是其間一次沒有渡過,那也是身死道消的下場。”
隨著樂川解釋,方清源才初步明白,化神修士所要面對的劫數,到底是什么樣的。
樂川家學淵源,祖上也是有過元嬰修士,對于元嬰之上的境界,樂家老祖自然有過充足的研究,眼下白白講給方清源聽,也是便宜了他。
按照樂川說法,元嬰后期修士,在突破到化神境界后,可得長生,可稱真人,故曰長生真人也是恰當的。
而所謂的“大小三災”,原載于佛門典籍之上,既“饑饉”、“刀兵”、“疫病”之小三災,與“火災”、“水災”、“風災”之大三災。
經籍之類,有一部分是引人向往之用,描述起來,畢竟有些走樣,還原為修行界的現實,尤其是在化神修士身上,大約就是道基未齊備者,幸得長生則大小三災必過;道基圓滿者,則只需過大三災。
其中小三災里,其一曰“饑饉”,原義天有災年,五谷不生,在長生真人身上,就是與天地靈氣的親和度急劇下降,吸之不入,用之不出,產生嚴重的不協調,這一般出現在與老天爺的“妥協”沒有“商量好”的修士身上,雖然勉強渡過了劫數,過后卻受到天地法則的強烈排斥反應。
其二曰“刀兵”,這個好理解,就是外力擊殺,出現這個問題,普遍是由于修士因步入長生而懈怠,導致心魔膨脹,自命不凡,招惹來不應有的麻煩。看似外劫,其實本由心生。
其三曰“疫病”,卻是修士長生既久,因道基不穩,呈現“天人五衰”之相。
至于風水火之“大三災”,則屬于天地劫數某個側面的描述。
正是有這“大小三災”,即便成就長生,也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所以化神修士也要繼續爭奪資源,而且這種爭奪,在某種意義上,就是爭命,故而化神修士之間的爭斗,更加兇險,以及赤裸裸。
話說這一切事情的起因,都是因為在御獸門總山,有一位新晉的化神修士,喀爾威明,看上了樂川這一系的真正靠山,月峰之主月娥在總山的五階靈地,故而在總山處處針對,想謀取月娥的靈地。
此前不管是霍鸛還是狄元普,都是月娥派來蠻荒和南疆打頭陣的,月娥做了兩手準備,一是繼續在御獸門總山,與喀爾威明周旋,另外一方面,也是派人在蠻荒經營勢力,萬一斗不過喀爾威明,就把整體勢力搬遷過來。
聽到這里,方清源才明白,原來一百年前,自魏同搬遷到白山之后,這一系列所發生之事,其主要緣由,便是喀爾威明想要逼月娥搬家所致。
頓時,方清源有些茫然,他回想百年來的種種,心情莫名低落許多,他也是牽扯其中,若沒有這些亂七八糟的事,他應該過上另外一種人生了。
不過兩個化神修士的爭斗,御獸門總山都不管嗎
對此,樂川的說法是這樣的
“我們御獸門崇尚強者,誰實力最強,誰便能獲得最好的資源,月娥老祖雖然資歷高,但實力卻不如新晉的喀爾威明,因為月娥老祖的伴獸,乃是一只白兔,而喀爾威明的伴獸,卻是一只異種孔雀,真斗起來,月娥老祖沒有勝的把握,所以這邊近些年來的,受到的支持也越發大。”
一個宗門有一個宗門的風氣,在方清源的理解中,這御獸門就如同原本世界中的蠻族一樣,只看戰力,不看資歷,若是喀爾威明在齊云或者大周書院,他指定不敢與月娥這種前輩搶,大概率他會被指派出去,讓其自己去搶蠻荒古獸的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