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宗,掌門靜室,劉洵在為方清源匯報宗門與盟中的凡人丁口情況。
“目前宗門人口已經快接近一百五十萬,而且這個數量還在以每年五萬的數目上漲,其中自然出生的丁口接近兩萬,剩下的都是來自白山各個宗門家族的凡人丁口的遷移,雖然我們已經收緊了遷移的條件,但還是有許多凡人涌來。
我覺得這種情況要加大限制了,現在宗門內大部分田地已經開墾,只剩下一些湖泊,沼澤,山林地帶沒有安排人口,我預計宗門內的田地最多能容下兩百萬人口,按照這個速度,不到十年就已經達到上限了。”
聽著劉洵的匯報,方清源閉目沉思,這十年是清源宗發展最好的十年,除開熊風的加入,讓清源宗的實力大增之外,外界不斷涌入的人口,以及源源不斷的各類訂單,才是清源宗真正發展的根基。
只是可惜,眼下清源宗快要吃不下這些發展了,總計不過方圓五六十里的土地,比仙府面積還小的宗門,竟然塞下了高達一百五十萬人。
這也讓清源宗一躍成為白山中最為擁擠的宗門,堪比齊云腹地那些仙城人口的密度。
人多好不好,當然好,目前清源宗每年登仙的仙童數量,都高達三四十人,十年下來就是三四百修士,百年就是三四千修士。
修士代表著底蘊,代表著戰力,代表著強大。
然而人多其實也不好,資源消耗是一方面,人一多事就多,目前清源宗內弟子,光是管理這一百五十萬的人,就要被擠占上百個修士。
其實修行界中,大周書院推行分封制,具體意思就是凡人的歸凡人,修士的歸修士,這是齊云內地盛行的理念。
但在白山,這種模式就不好使了,因為在白山人眼中看來,什么都是自己的,中間還加一個凡人領主干什么。
而且凡人領主即使英明神武,最多不過五六十年就要換,哪比得上修士的壽命。
方清源也排斥這種粗放的管理方式,見識過前世信息文明的高效,他很難忍受如此低下,堪比中世紀水平的管理,所以清源宗的內部管理機構,很多受到他的看法,而進行過調整。
不敢說在白山獨一份,但論起效率,絕對超出同行好幾層的差距,只看這么小的地盤,承載了一百五十萬的人口規模,在白山中,只有偏于正道的連水盟能夠與之相提并論。
“那就往盟里各家繼續塞人,大家對此怎么看”
方清源敲擊著桌子,開口詢問盟中其他盟友的看法,目前清源盟中是清源宗一家獨大,但方清源也不愿意做個獨夫,他要的是大家的利益與他保持一致,心甘情愿的跟著他前行。
“對此,盟中很多宗門都樂意接受,唯有極個別的老頑固,認為過多的人口會破壞領地的靈脈,對此持有反對意見。
還有一些尊崇黃老之術的修士,認為不能過于干涉凡人們的生死,順其自然就好。
此外就只有一些凡人群體的不滿,他們認為新的移民搶占了他們的生存土壤,為此雙方爆發了幾次嚴重的械斗,鬧出了幾條人命,不過很快就被彈壓下去了。”
方清源繼續敲擊桌子,分析著下達自己的意見
“老頑固哪里都有,不用管他們,用不了幾年他們就自己消失了,黃老派的人要爭取,用實際的結果給他們看,每年新增的仙苗數量,門內的靈田藥園,各種作坊生產的法器符紙,他們自己用的靈石,不都每年都在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