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默還在廚房燒柴燒水的時候,父親和母親就已經起床了。
“二娃,怎么不多睡一會啊”母親問道,二娃是陳默的小名。
“已經早起習慣了。”陳默笑著回答,接著說道“今天早上燒些米粥還是”
“哎二娃你還是趕緊先去后院喂喂雞,燒飯的事情我來做就好。”母親付慧麗將他推到廚房外面。
“麥麩就在庫房,還是老地方,怎么喂你沒有忘記吧”母親付慧麗倒是有些擔心兩年沒有回來的二娃還記不記得喂雞的過程。
“媽你放心好了,我會辦妥的。”陳默笑著回應,就趕緊去庫房拿麥麩。
陳默的父親就在院子的水池邊刷牙,看著陳默進進出出的,雖然臉上的表情看不出什么,但是眼底間的歡喜是怎么也遮不住的。
二娃,兩年都沒有回來了,如果說不想念那是不可能的。但是二娃自小有主意,甚至學費都是他在寒暑假賺的。雖然想念,卻一直沒有提讓二娃回來的話,這來回路費都是要花錢的,孩子在外面生活賺錢也不容易,能省些就省些。以前家里比較困難,有些虧欠二娃啊
等吃完飯,陳默就準備跟著父親上地里幫忙。這個時候由于家里的地里麥苗都已經種下去了,只是要去不定期的澆水鋤草。今天父親就是要去地里鋤草。
“爸你等等,今天我和你一起去地里。”陳默說道。
“去啥去你在家里先歇歇,地里的活不忙,該種的都已經種了,就是除除草而已。”父親陳建國說道。
陳默卻沒有答應,而是拿起鋤頭說道“一起吧,都兩年沒有干活了,在家歇歇也沒有啥意思。”
父親陳建國見陳默堅持,就沒有再反對,也就隨他吧。
兩人一前一后的走在路上,村里有些人也出來準備到地里去。看見陳默跟在陳家國的身后,也都好奇的詢問。
“這不是二娃嗎啥時候回來的”
“二娃,好長時間沒見了啊”
“老陳,你二小子還來啦”
“二娃,咋這個時候回來,是不是又啥事情啊”
父親陳建國一一回答,陳默也是跟著聊聊,并且將隨身的煙發出去,見到一些長輩也都叫一下。鄉里鄉親的,都是見面就發根煙,無論你抽不抽,發給別人是個禮貌問題。抽煙的就接過去點燃,不抽煙的也就搖搖手拒絕。這和城里不一樣,村里都是這樣交流的,已經成為一種習慣。
村里由于很多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村里剩下的人不是老人就是孩子,一個超過千人的村子,目前只剩下幾百人。村子里的人,大部分都姓陳,所以陳默回來碰見的都是村里的七大姑八大姨的,拐著彎都是親戚。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