剎那之間,局勢再度風起云涌。宇都宮通過指出在2個底本之中,存在句讀的情況下,又揭示出了事實的另一面,對北原的舉證再度產生了動搖。這一番凌厲的反擊,再一次說明,面前的這位知識產權法的東洋權威,絕非一只病虎。
聽到這句話,裁判席上的法官們,目光也落在了原告席那邊。
畢竟,如果下川點校稿中是有相當一部分來自于古本就有的句讀,那么點校的原創性就會遭到挑戰。
北原臉上的表情沒有產生變化,卻見他從身后的原告席上抽出了一張紙,目光一掃,便聽得他沉穩的聲音道,“裁判長。方才被告的質證意見并沒有完整地將事實呈現出來。方才提及的所謂唐卿本、莫花園本都存在較大的文集遺漏。原告下川的點校稿中有共計83篇文章。而唐卿本只收錄17篇,莫花園本收錄19篇。”
“其中,在唐卿本和莫花園本中,重復的有15篇。也就是說兩部底本加起來所收錄的文集共計21篇。其所占比不到25。即便,我們退一步假設,原告下川的點校直接從上述兩個底本的句讀中進行摘取,仍然有超過75的點校內容是由其獨立完成,其點校成果的原創性不容置疑。”
“但事實上,唐卿本和莫花園本的句讀存在大量錯誤。在我當事人下川點校稿的最新版本之中,已專門有一篇校勘后記,講述唐卿本和莫花園本的句讀問題。經過下川考證,八百年前的九州刻書坊,能精通漢字的東洋人非常之少。只是出于將該本奉獻給當地大名的壓力,刻書工匠在不能夠識讀諸多漢字的情況下,仍然強行添加諸多句讀。”
“從結果來看,唐卿本和莫花園本的句讀不僅不可靠,還會給點校者造成更多的誤導。值得一提的是,不僅僅是東土巡游遣唐記,凡是現存于世的九州刻書坊的其他古籍均存在諸多錯漏。從事古籍點校的學者,均將九州刻書坊的句讀當作不存在。”
“因此,被告的質證意見無法成立。唐卿本、莫花園本存在句讀的事實,不足以推翻下川點較稿的原創性”
這位年輕的原告律師再度迸發出巨大的能量。
一番反擊再度將宇都宮的質證意見給撕碎。
高梨法官在裁判席上,看向北原,“原告代理人。你是否還有其他證據要舉證了”
“裁判長,原告舉證已經完畢,沒有其他證據要呈交法庭。”北原微微欠身,隨即轉過身來看向被告席,提高了聲音道
“綜上,原告提交的第二組證據至第七組證據,共同證明藤村與下川的點校稿,存在體例抄襲、底本抄襲、校勘抄襲、注釋抄襲、分段抄襲、標點抄襲,六種抄襲。據此應當認定被告與原告的作品存在實質性相似,成立侵權行為”
漫長的舉證,終于來到了盡頭。
冗長的比對報告中,揭示了藤村整整存在六種抄襲行為。
這是一次從四面八方,發起進攻的合圍之勢。
宇都宮坐在被告席上,一張面孔烏云密布。這次官司的舉證階段打成這樣,的確有些在自己的意料之外。但從某種程度上說,也是沒有辦法,如果不是藤村隱瞞了下川的點校第三稿,起碼準備的時間能夠再充分一些。
不過,這場官司的真正勝負點,并不在于法庭調查
宇都宮抬起頭來,盯著對面原告席的那兩個原告律師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