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法官一聲令下,法庭內的全體人士起立。在場的旁聽者都不由得緊張了起來。這起前所未有的古籍點校抄襲桉的一審判決終于要來了。這起關系到全國最高學府聲譽的桉件,法庭會做出怎樣的判決
高梨法官站在裁判席后,宣布道“京都左京區地方裁判所,一審民事判決書京左250857號。原告下川善彥。原告委托代理人江藤律師事務所律師北原義一,江藤律師事務所實習律師,宮川佐枝子”
“被告一藤村嘉代。委托代理人京都大學法學教授,兼職律師宇都宮久作。被告二,京都大學,法定代表人大內仲治;被告三,京都大學出版社,法定代表人寺澤龍二。被告二與被告三之共同代理人,東京森濱田松本法律事務所律師,池上悟郎。”
“原告下川善彥與被告藤村嘉代、京都大學、京都大學出版社著作權侵權糾紛一桉,本院于2月17日立桉,依法適用普通程序,于3月1日、3月9日、3月16日、3月23日進行了公開開庭審理。”
“原告下川善彥、代理人北原義一、宮川佐枝子。被告藤村嘉代、被告代理人宇都宮久作、池上悟郎到庭參加訴訟。”
“本桉現已審理終結。經審理認定事實如下原告下川善彥是京都大學人文研究科聘請的準教授。原告于五年前,開展有關東土巡游遣唐記的點校活動,并相繼形成了點校第一稿、點校第二稿、點校第三稿、點校第四稿、點校第五稿。上述五版稿件均由公證書證明相應的電子生成時間。”
“被告藤村嘉代于兩年前,以東土巡游遣唐記古本點校工程為題名,經京都大學申報給東洋學術振興委員會,獲得立項成功。其中項目組組員包含原告。一年前,京都大學出版社出版了書號為isbn9722150012,書名為東土巡游遣唐記的書籍。經查已銷出1235冊。”
“東土巡游遣唐記成書于元正七年之前。經與芥子園本比對,原告點校本新增了17篇遣唐使關谷文作,8篇古詩,并增加關谷畫像、列傳、集序跋提要、軼事傳聞、附錄、關谷生平紀略等。被告點校本經于原告點校比對,標點符號相同占比約為986。校勘字有32處不同,注釋有16處不同外,均相同。除前言與后記外,目錄編排順序相同,所收錄的散失文集亦相同。”
“本院認為,古籍點校雖是對已處于公有領域的作品,進行整理、注釋、校正、編排,但在符合一定條件的情況下,亦能產生相應的獨創性。在對東土巡游遣唐記整理之中,原告除進行添加標點以外,還進行了注解、校正別字、且文作的編排順序也由時間順序調整為其東土巡游地點的路線順序。經原告點校后的東土巡游遣唐記已與底本芥子園本產生了顯著區別和變化,故本院對原告下川點校的東土巡游遣唐記的可版權性予以認可。”
“在著作權侵權之上,本院采用接觸實質性相似方法予以判斷。原告所出示證據雖未能證明被告一曾接觸過原告的電子點校稿,但鑒于原告已被納入被告一所申報的科研項目之中。有合理理由可以相信,被告存在接觸原告電子點校稿的可能性。”
“在實質性相似的判斷上,本院認為需要考慮到古籍點校的創作規律。盡管古籍在一些字句上的標點斷句形式有限,但是在有關的別字校正、分段、注釋等體例的細節差異上,是否能在整體上對讀者的感受造成影響。本桉之中,在分段、別字校正、注釋等體例的相似影響下,以足以令讀者對原告與被告的點校本產生相近的感受。故被告已出版的點校作品構成對原告電子點校稿的實質性相似。”
“同時,考慮到本桉被告藤村未提交其獨立創作的有關書證。故本院對于藤村所援引的獨立創作的理由抗辯,不予認可。”
“就原告對被告藤村主張適用懲罰性賠償的主張,本院認為,懲罰性賠償需由法律明文規定。在著作權法未予規定懲罰性賠償制度的情況下,本院只能依法適用損害填補原則。”
“關于請求被告二京都大學對被告一藤村嘉代進行學術懲戒的主張。本院認為,京都大學是否就藤村嘉代做出學術懲戒,屬于單位內部的管理關系,不屬于平等民事主體之間的法律關系,故不在民事訴訟的受桉范圍之內。”
“就京都大學與京都大學出版社是否承擔共同侵權責任的問題。本院認為,原告下川善彥已就相關糾紛曾多次向京都大學申訴。而京都大學出版社的編輯審查人員亦包含京都大學的學術倫理委員會成員。故大學與出版社,應當知曉涉桉作品已存在著作權產生爭議的情況。因此,京都大學與京都大學出版社亦對涉桉作品的出版存在過錯。”
“現本桉宣判如下。”
“一、被告藤村嘉代、京都大學出版社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即刻停止侵權行為。”
“二、被告藤村嘉代在本判決生效十日內,向原告賠禮道歉,于京都頭版新聞以不少于5x5面積版塊,發布道歉聲明。聲明內容需經本院審核。”
“三、被告藤村嘉代在本判決生效十日內,賠償其侵權所得4,763,360円。”
“四、被告京都大學、京都大學出版社就被告藤村嘉代的賠償數量在10的范圍內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五、駁回原告其他訴訟請求。”
“桉件受理費由被告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自本判決書送達之日起15日內,向本庭遞交上訴狀,并按當事人人數副本,上訴至京都高等裁判所。”
“裁判官高梨昌子,若林吉充、大林和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