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來,我變得更加大膽。”志賀說道,“日鋼還找到我,說有幾個車間的升級改造,問我愿不愿意參與。當時因為我賺了一筆不小的錢,于是就答應了。”
“日鋼給我的條件是承擔投資的成本,同時他們愿意以固定費的形式,將整個車間都包給我。對于生產量指標以內的產品,日鋼按照之前的條件收購。對于超過指標的部分,允許我們自行處置產品,對外出售。”
“這個條件,對我來說是挺誘人的。我保守測算了一下,利潤可以做到之前的兩倍。于是,我毫不猶豫地就答應了。”
這個世界就是如此。
當你認為有什么穩賺不賠的生意時,往往就是巨額虧損的開始。
“當我投資完了以后,日鋼就開始賴賬了。”志賀說道。
“我們生產出來的鋼材,被日鋼拿走了。但是,日鋼的費用并沒有結算給我們。他們是以審批需要時間這種借口來搪塞。最初,我還真的相信了日鋼的這套說辭。畢竟他們是大企業,可能款項真的需要走一些流程。”
“但是,后面我發現,他們是一拖再拖,我們實在是接受不了。因為我們車間生產的總鋼材數量是超過日鋼指標的,所以有一部分的鋼材我們可以自行處置,這算是部分彌補了我們的虧損。再到之后,我們頂不住了,只能夠進行停產。”
“這個時候——日鋼又跳出來。”
志賀無奈地說道。
“欠錢不還,難道還能有什么理由嗎?”宮川在旁邊頗有些忿忿地說道。
“日鋼說我們生產的鋼材質量有問題,要拿去檢測。”志賀道,“說要等檢測確認沒問題,才能給我們付款。可是,這實在是有點荒唐吧。你早不檢測、晚不檢測,偏偏拖欠了那么久的款項,才和我們說要檢測。”
“而且,根據他們指定的檢測機構,鋼材至少要送往那邊經過兩個月的時長,才能出最終的檢測報告。我就奇怪了。之前我們已經供應了這么大量的鋼材,日鋼全部都沒有問題。現在就就開始找起我們的茬了。”
“原本我們是要停產的,但是日鋼的法務對我們進行了威脅。他說是因為鋼材質量有問題,才不對我們進行付款。而我們作為車間的承包商,每天必須要按時完成鋼材的生產量任務,否則,他就要對我們進行罰款。”
“那個時候,我才認真看起了合同,發現承包合同真是這樣寫的。”志賀臉上地表情更加懊惱,“當時沒辦法,為了避免罰款,我們只能硬著頭皮繼續生產了。畢竟,貨款在他們手上,如果他們到時說要用罰款來抵扣掉一部分貨款的話,那我們就是真的虧大了。”
“最后,我們終于熬到了鋼材檢測質量出具的那一天……”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