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在不斷流逝。日鋼內部決定強行推進融資計劃的進行,對工會采取不理睬的態度。如果這個時候戰略投資、融資計劃一齊中斷,再加上罷工影響,那么日鋼就是真的完了!銀行、未來空間的律師、會計師固然在工廠的現場工作受阻,但他們仍然通過其他方式,繼續推進著項目的進度。
然而,此時,這些日鋼的高層們,并不知道,針對日鋼的破產申請,已被遞交到了法院。這份破產申請,將會打亂他們此前的所有構想,掀起驚天駭浪。
東京高等裁判所,收到北原提交的破產申請后,自然是如臨大敵。要知道,這個對象可是日鋼,東洋最大的鋼鐵企業。即便是東京高等裁判所,他們也不敢輕易地決定是否受理破產申請。
如果只是單獨一家企業申請日鋼破產,那么恐怕東京高等裁判所想都不會想,就駁回了。而現在是有超過上百家承包商同時提出申請。并且,這位律師的材料做得非常細致,這些債權是經過公證的債權文書,從舉證責任的角度上看,幾乎無法對這位律師的材料提出任何挑剔之處。
這樣一來,一個大難關就放在了裁判所的面前。
要知道,日鋼的體量和規模,決定了這家企業的一舉一動都會對產業界,造成極大的影響。即便是法院,也會顧忌這潛在的后果。
裁判所內迅速召開了法官會的議進行討論。裁判所當然知道茲事體大,于是反復召開一輪又一輪的會議對北原的材料進行研討。裁判所的保密工作是做得很好的,僅限于參與法官會議的數位高級法官知曉。
因為,裁判所也十分清楚,一旦消息走漏,恐怕就會迎來各方對司法的干預。要知道,日鋼每年也為當地貢獻著龐大的稅收,貿然就企業破產裁定受理的話,恐怕地方上的議會和市政廳的代表,馬上就沖到裁判所了。
但是,面前這位律師提交的材料是無可挑剔的。
裁判所是多么希望能夠在北原的材料找到一些漏洞,好駁回申請。
然而,他們做不到。
即使經過一輪又一輪的法官會議,審閱北原的材料也是如此。
一個燙手的山芋,這次是真的扔給裁判所了。
甚至有法官也去查閱了過往的新聞報道,的確是屢屢有日鋼陷入財務困境的傳聞。
但無論怎么樣,這位北原律師在材料中展示的事實是驚人的:
日鋼為了不支付承包商結算款,竟然發行一種名為“a證”的文書,用來給承包商去抵扣上游供應商的債務。即使是見過無數大案要案的高等裁判所的法官,也被日鋼這種操作手法給震驚到了。
再加之,有一百多位車間承包商聯合提出申請。
東京高等裁判所,即使是想當鴕鳥,暫時駁回這個申請也很難。
最終,在法官會議上,高級法官們一致認為,日鋼即使真的進入破產程序,預計內閣也不會坐視不理,大概率,也會有從破產程序轉為重整程序的可能性。于是,在經過慎重商議之后,東京高等裁判所決定按照法律程序規定處理,將北原提出的申請,發至日鋼。
如果日鋼不能在七日內,提出有效的異議,那么這起針對東洋最大鋼鐵企業的破產程序,就將真正開始了……
……
……
就在東京裁判所將破產申請轉發給日鋼的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