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益”大禹看著自己的左膀右臂在發呆的模樣。
葉真回過神來,“剛剛在想事情,你剛剛說什么”
大禹輕聲道“我知道,治水這是一個陷阱。”
“我的父親治水九年,都沒有將那洪水治理好。”
“是舜想要殺我,找個理由而已。”
“我的父親鯀已經被他們殺死了。”說到這里大禹的眼里有無名的怒火。
在歷史上記載,當年鯀因為治理洪水不力,因此被舜給殺死了。
然后這治水的任務就落到了大禹的身上了。
可是大禹何德何能能夠做到自己父親都做不到的事情
在我們的歷史課本里堯舜禹一直是被儒家當做圣人榜樣來稱贊的。
能者居之的禪讓制,是我國歷史上的美談。
也是儒家所一直推崇的東西。
可是現在葉真看著大禹的模樣,好像這上古時代里,事情并沒有那么簡單。
其實很簡單的事情,那就是舜殺死了鯀。
正常來說,舜是大禹的殺父仇人,只是單單這一點。
大禹真的對舜沒有一點怨恨
葉真剛剛從大禹眼里看到的,可是無盡怒火。
傳說中,鯀是顓頊的后裔,有說是顓頊五代孫,有說是顓頊兒子的。
山海經海內經也有記載“黃帝生駱明,駱明生白馬,白馬是為鯀。”
黃帝時期這關系簡直是一筆爛賬,根本就沒有人說得清楚。
不管怎么說,當年鯀可是帝位的有力競爭者。
但是最后卻是堯坐上了帝位,然后任命鯀去治理洪水。
并且在九年之后,禪讓給了舜,然后舜用鯀治理洪水不力為理由。
直接斬殺了鯀。
并且葉真懷疑,這鯀也是一名特異功能人,已經覺醒了松果體的存在。
為什么呢
因為根據古籍記載,鯀死了之后,尸體三年不腐。
山海經載“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于羽郊。”
國語晉語八“昔者鯀違帝命,殛之于羽山,化為黃能以入于羽淵。”
左傳昭公七年云“昔堯殛鯀于羽山,其神化為黃能以入于羽淵。”
國語周語下又說,“舜之刑也亟鯀。”
鯀去竊取帝的息壤用來治理洪水,沒有得到帝的命令,帝讓祝融在羽山殺死鯀。
鯀違背了帝的命令,被殺死在羽山,變成了黃能。
然后也有記載,鯀變成了玄魚的。
拾遺記“鯀自沉于羽淵,化為玄魚。”
山海經里還有這樣的記載“鯀死三歲不腐,剖之以吳刀,化為黃龍也。”
種種的記載,能夠說明鯀死了之后變成了某種東西。
然后大禹傳說就是從鯀的肚子里面出生的。
并且鯀因為偷取帝的息壤,被殺了一次。
在堯在位的時候,又被殺了一次。
舜在位的時候,鯀也被殺了一次。
那么到底是誰殺死了鯀
為什么有人會說鯀是顓頊的后代,甚至直接說鯀是顓頊的兒子。
還記得顓頊和共工爭搶帝位的時候,被大洪水淹死了嗎
然后變成了魚婦復活了。
當初山海經大荒西經記載
有魚偏枯,名曰魚婦。
顓頊死即復蘇。
風道北來,天及大水泉,蛇乃化為魚,是為魚婦。
顓頊死即復蘇。
這“顓頊死即復蘇”原文寫了兩次,為什么要重復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