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了光宗耀祖,輸了罰跪祠堂。
甚至有一些人為了贏可是組成了探查隊伍,去別的村落里探查敵情。
這是怎么發展而來的呢
為什么北方就沒有這樣的習俗呢
小明的爺爺這時候就笑了。
“當年你爺爺我啊,可是一名劃龍舟的好手。”
“十里八村的,當年我們這一宗族里,那是龍舟第一高手。”
“連續很多年都是第一名。”
小明不解問道“爺爺,為什么我們現在沒有參加了呢”
小明爸爸小時候也是看過自己父親劃龍舟的身姿。
“還不是這衰仔不爭氣。”小明爺爺惡狠狠道,“一點上進心都沒有。”
“現在劃龍舟都輪不到我們家了,說起這個就來氣。”
“小明你以后別像你爸一樣,以后一定要回村子去劃龍舟”
小明爸爸默默不出聲了。
情況的確是如此的,廣東現在很多村子都是非常有凝聚力的。
你可以說是封建殘余的宗族勢力,也可以說他們是團結和擁有凝聚力。
葉真開始解釋了,“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情況出現呢
當年廣東這里的村斗可是非常嚴重的,并且民風非常彪悍。
各個村落之間往往為了一點小事就打了起來。
可是后來隨著時代發展,這一種情況當然是不能持續下去的。
所以就從武斗變成了文斗。
那什么最適合呢這個載體就是龍舟了。
當年龍舟就是各個村落之間解決矛盾的方式。
任何的怨恨和利益都可以在龍舟上一決勝負。
因為龍舟看中的是團結合作的能力,也是凝聚力的體現。
同時也可以看出來你的村子里人丁興旺與否。
然后就一直延續了下來。
因為你贏下來就說明你人丁興旺,在各個村子面前也是有面子。
這就是為什么廣東這一邊會那么注重劃龍舟這一個習俗了。
其實發展到這樣,已經和紀念屈原沒有什么大的關系了。”
聽到了葉真的解釋之后,大家才知道原來還有這樣的說法。
隨著城市的發展和文明的進步。
各種械斗的情況當然是要避免發生的了。
所以龍舟就變成了戰斗舞臺,可以讓人盡情展示。
也難怪那一些劃龍舟的人如此重視了。
因為贏了就可以榮耀一整年,你是這一條村子的人出去說一句話都腰桿直一點。
很多粵東省的觀眾深有感受。
“我爸去年就是劃龍舟輸了,被罰跪祠堂一下午,哈哈哈。”
“原來南方的龍舟如此興起是有原因的啊。”
“明年我一定要去粵東省去看劃龍舟”
因為這事關整個姓氏和村子的榮耀。
所以往往在長達十多天的訓練當中,花費是絕對不少。
有的村子可以花費上百萬的訓練費,請來各種專業的教練過來特殊。
有的村子,獎金是五百萬。
錢不錢的其實大家都不在乎,重要的是這個榮譽。
對于他們來說這才是最重要的。
不過葉真搖了搖頭,“大家都以為這劃龍舟是源于紀念屈原的。
其實這個說法并不準確,因為在屈原投江之前。
這劃龍舟的習俗就已經在百越這地方盛行了。
那羽人和龍舟的紋飾就是證據。
這其實是潛藏在百越血脈里的東西。
因為還有許多少數民族,他們不紀念屈原。
但是他們也會劃龍舟。
因為當年他們就在百越的范圍之內。
為什么當年的百越古人一定要劃龍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