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奇怪的是,他們也擁有完整的歷法和一些星象圖。
特別是在明朝之后,西方的天文學突然就發展起來了。
這不得不說非常奇怪。
司曉平在一旁回憶道,“之前葉先生不是說過嗎?”
“天上的星辰其實是會影響到我們每一個人的。”
“因為根據現代科學的萬有引力說法。”
“只要是有質量的兩個物體,都會彼此有所影響。”
老吳笑了笑,“這可能就是所謂的觀星吧。”
但是他們三人不理解的是,這和哥貝克力石陣有什么關系?
只聽到葉真緊接著解釋道。
“哥貝克力石陣,上面的動物正是當時記載下來的星圖。
記載了當時天上的星象。
因為歷法是必須的,農業的耕作必須搭配歷法。
哥貝克力石陣其實是一個天文臺。
也可以說是一個觀星臺。”
只看到葉真將那一些哥貝克力石陣上的圖案被剝離下來。
變成了一些簡單的線條。
然后在投影的后面,呈現出了當時在土耳其這一個地方。
在12000年前的星空。
葉真一一將那一些圖案都對應上當時的星空。
“大家可以看一看,當時在哥貝克力石陣這地方的星空。
正是哥貝克力石陣上雕刻的圖案。
所以說這一個石陣,可不是毫無作用。
當時的原始人類,想要農業發展。
就需要歷法。
而哥貝克力石陣,就是他們觀察天象所需要的天文臺。
他們記錄了當時的天象,記錄當時的時間點。
為什么需要一層層的去建造?
因為天象不一樣了。
每隔一段時間之后,這歷法就開始不準了。
第二代的時候,歷法還能夠勉強的使用。
可是第三代的時候,就已經不知道建造哥貝克力石陣是用來做什么的了。
也就開始漸漸沒落了。”
顏新教授聽到了葉真的解釋。
“天文觀測站嗎?用來觀測星象指導農業的?”顏新教授總感覺有什么不對的地方。
雖然在當時,農業的發展是最重要的。
沒有農業革命,可以說就沒有我們現在的一切。
花費再多的力氣去弄出來一個準確的歷法,都一點也不為過。
可是顏新教授總覺得沒有那么簡單。
749局里的宋璇她們對于歷法什么的,都不怎么了解。
可是寧秀知道。
現在只要是一些重要一點的節日。
比如娶妻生子之類的。
都需要說選一個良辰吉日。
很多都會去找算命先生去選一個好日子。
而這往往需要使用農歷。
其實我們現在所說的農歷或者說是陰歷。
實際上是一種陰陽合歷。
在最古老的歷法里,一般只有十個月而已。
每個月三十六天,一年只有三百六十天。
這也是為什么我國說三百六十為一個大周天。
后來發現一年十個月的太陽歷,誤差太大了。
才有了后面三百六十五天的版本。
到了夏朝的時候,當時的古人就已經知道一年有365天了。
而當時的歷法叫做夏歷。
更早之前還有古六歷。
是指黃帝歷、顓頊歷、夏歷、殷歷、周歷、魯歷。
當時就已經準確到3651/4日。
已經非常接近現代測量出來的一年時間了。
可是這依然不夠準確。
如果時間變長,還是會有時間上的誤差。
這就有了后來的朔望月等等。
后來的閏年就是為了彌補多出來的誤差天數。
這就是古人的智慧。
(本章完)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