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音樂的力量。
有一句話不是說,音樂無國度嗎?
就算不同語言的人,都能夠通過音樂這一個載體去進行交流。
傳說中的伏羲,不就用梧桐樹來創造了伏羲琴。
在我國里,伏羲可是音樂的始祖。”
就像葉真所說的一樣。
在科學上早就已經有過研究。
聽音樂可以人放松心情,讓人心情愉悅。
為什么會這樣呢?
還有音樂可以讓牛肉更加好吃。
讓蔬菜水果品質更好。
這是為什么?
一些人開始懷疑自己剛剛的猜測了。
“音樂的力量?”
“可是現在學界也沒有一個統一說法,音樂是怎么起源的。”
“現在最古老的樂器,是八千多年前的骨笛。”
“說明那時候人類就已經開始創造音樂了。”
有人說音樂是起源于人類對于神明的祭祀。
現在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古老的祭祀儀式里。
一些人祭司一類的人,在跳舞吟唱。
還有各種祭拜的儀式里,也會有吟唱。
古老的吟唱,帶有一股特殊的腔調。
讓人感覺神秘而古老。
音樂發展到現在,已經到了一個盡頭。
好像沒有什么可以創新的東西了。
顏新教授對于音樂是沒有什么研究的。
只不過大家在生活里,或多或少都會聽到音樂。
音樂的另外一個極端,那就是噪音了。
飛機起飛的噪音,能夠直接將人震死。
“音樂的力量可以影響人的情緒。”
“如果是一些強大的靈能者,可以操控音樂來讓人陷入幻覺之中。”
音樂的力量,比大家想象的要厲害許多。
周教授想到的是。
“傳說中伏羲是創造了琴這樂器。”
“現在還有一種琴的樣式,叫做伏羲琴。”
“這是巧合?還是有什么意思在里面?”
在神話傳說里,伏羲創造了第一把琴。
也有說是伏羲創造了音樂。
為什么這好像無關要緊的東西。
古人要特意提到,是伏羲創造了伏羲琴。
創造了樂器琴。
為什么不是別的樂器。
不是鼓?不是笛子、也不是二胡之類的。
偏偏是琴。
君子六藝里面,就有樂這一項。
里面所指的就是彈琴。
還有就是諸葛亮這樣的古人,也是喜歡彈琴。
難道說琴有什么特殊意義嗎?
為什么會這樣傳承下去?
周教授之前都沒有想過這樣的問題。
現在葉真提到了音樂這一個話題,他才想起來了。
司曉平手握手機屏幕,他好像抓到了某些重點。
“文字和語言?還有音樂、誦經?”
“這一些好像都有關聯,好像都有關系。”
“但是總是差那么一點點。”司曉平感覺就差那一層薄薄的窗戶,就差那么一點被捅破。
到底是什么呢?
宋璇明顯能夠感受到,“關鍵點并不是語言和文字。”
“如果是語言和文字的話,音樂這方面怎么解釋?”
“還有就是一開始的雷電。”
“這怎么聯系得上?”宋璇眼眸緊緊盯著葉真,眼光背后仿佛藏著某種莫名的情緒。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