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口墜龍事件?
聽到這名字的時候。
坐在電視機面前的小明腦海里回想起來了爺爺曾經好像說過。
“爺爺!”小明扭過頭來看向自己的爺爺。
小明爸爸也看向了自己的父親。
“爸,這不就是我們老家的那地方嗎?”小明爸爸在營口出生。
但是在小明爸爸很小的時候。
小明的爺爺就帶著一家人走出了營口。
所以在場的人里,小明的戶口雖然上現在雖然寫著的是羊城。
但小明的祖籍是遼省的。
小明爺爺抬頭看向天花板,“沒想到,那么多年以后居然還有人記得這事情。”
因為距離當時發生的時候。
已經過去了一百年有余。
當年親歷這一事件的人,早就都已經離開了人世。
一些觀眾沒有聽說過營口這一個地方。
“營口墜龍事件?我怎么沒有聽說過。”
“這是在哪個省分啊?”
“我好像聽過這事件。”
關于龍一種生物。
其實一直以來都眾說紛紜。
只不過大家現在一想到龍的話。
葉公好龍。
周教授根據歷史上的記載。
“傳說中的葉公非常喜歡龍。”
“家里的墻壁上畫著龍,客廳里的畫也掛著龍。”
“柱子上也雕刻著龍,就連睡覺的地方都充滿了龍的元素。”
“可以是葉公非常的喜歡龍,睡覺的被子也繡上了龍的。”
“天上的真龍聽聞了葉公的故事之后,也是頗為感動。”
“就從天上下來看看葉公。”
“誰知道葉公看到真龍之后,面如土色,失魂落魄地逃跑了。”
葉公應該算是我國最早的龍控了。
這一個四字成語,葉公好龍。
現在多被用作貶義詞。
形容一些表面上愛好某種事物,但實際上并不真正了解或喜歡它,只是口頭說說或做做樣子而已。
它提醒人們要真誠地面對自己的喜好和追求,不要只是做表面文章,更不要自欺欺人。
但實際上,根據周教授的研究。
其實這是兩千多年的誤解。
一直以來大葉公都背上了這樣的污名。
因為葉公是當時的一名地方官。
修建水利設施時,葉公因竹簡不適合畫水利施工圖。
便將自家墻壁作為圖紙,畫溝繪渠。
每個出水口都畫上龍,寓意祈求風調雨順。
這就是“葉公好龍”的最初版本。
可是被外人看到的,卻認為葉公居然在畫龍的時候沒有畫上云和雨。
認為葉公只是表面喜歡龍而已。
不過更加重要的是,當時一些政治上的敵人。
他們因為和葉公的見解不一樣。
所以就利用這一件事情去污名化葉公。
這其實是一種政治迫害,然后一直流傳至今。
可以說是葉公是非常慘的一個人。
只不過周教授在看的時候也有一個疑惑。
“當時是不是真的有龍存在?”
畢竟歷史上可是有專門養龍的人。
被稱為豢龍氏。
所以周教授也曾想過,“龍在歷史上是不是真的存在過?”
只不過顏新教授作為生物學家來看。
“龍只是一種虛構出來的生物而已。”
“在現實里根本就不存在。”
“古人所認為的龍,可能只是蛇或者是某種爬行動物。”
“現在一些人認為,所謂龍可能只是傳說中的鱷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