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到挖洞的科技,人類現在是根本就沒有什么進展。
和上個世紀的時候差不多。
因為人類并沒有這方面的需求。
最大的需求就是去深層的石油了。
這一些油井就是因為商業上的需求。
所以才有了突破科拉超深鉆井的深度。
在大家印象里,入地好像上天更加簡單。
但是葉真現在讓大家這樣的刻板印象給扭轉過來。
“大家都知道,我們現在的科技早就已經可以在太空里建造太空站了。
并且如果需要的話,其實也可以在月球上建造基地。
畢竟這一些技術我們都是擁有的。
但就像是之前我和大家說過的一樣。
太空其實就一個真空的環境需要解決而已。
隔絕了太空的真空環境就可以了。
但我們人類現在就連進入深海的科技都不怎么完善。
進入深海萬米的人遠比登上月球的人還要希少。
從這里大家就可以知道。
潛入深海比登上太空要更加困難。
如果從物理上來看的話。
在太空生存的困難,只是真空環境而已。
除此之外就是一些宇宙輻射了。
基本上可以非常簡單就解決了。
而在深海里活動呢?
海水可是無孔不入的,除了滲水的問題之外。
在深海里還有一個在太空上所不具有的難題。
那就是深海的高壓環境。
深海里的高壓需要潛水艇需要非常高的抗壓能力。
因為只需要有一點縫隙和錯漏,都可能將潛水艇壓扁。
太空是氣態、深海是液態。
那比深海還要深層的地下世界。
那就完完全全是固態了。
比深海還多了一個鉆探的難度。
不單單高壓還伴隨著高溫。
所以入地在這三者里面是最困難的。”
聽完了葉真的科普以后,大家才算是有一個新的認知。
大家以前都以為上天是最難的。
沒想到入地才是最為困難的。
畢竟土地大家平時都接觸過,都多多少少挖過。
覺得挖一個坑有多難呢?
可是現在觀眾好像有一點明白葉真的意思了。
“葉神這樣一說,太空站好像真的是技術難度最低的。”
“在太空站上,只要隔絕外界,在里面給充足的氧氣就可以了。”
“可如果在深海里的話就不一樣了。”
“在萬米深海里,只能夠在堅固的潛水艇里。”
“根本就不可能穿著潛水服外出深潛的。”
“另外還有就是地下世界了,比深海更加困難。”
所以大家好像明白。
為什么能夠建造出地下世界的文明比我們更加先進了。
顏新教授根據葉真所說的內容。
自己在腦海里分析了一遍。
“如果按照葉先生的話來說。”
“葉先生的意思是,在行星表面上生活發展的文明是最初等的。”
“因為在陸地上的話,各種充足的資源和露天的礦物。”
“是非常容易就發展出來文明的。”
“其次的話,就是像現在一樣,直接在近地處建造太空站。”
“這就是更高一等的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