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余的國家也在討論關于小行星的問題。
那一顆24年發現的小行星。
現在隨著越來越接近藍星。
小行星的軌跡預測,一般來說先要發現這一顆小行星。
才能夠對其進行觀測和測量。
只不過一般小行星都是不發光的。
想要發現的話,需要排除太陽本身的光照影響。
你想想,就算是藍星在太陽面前都不過是一個小不點。
更不用說是比藍星小得多的一些小行星。
加上在太陽系里可是有許多小行星碎片的。
各種小行星碎片,都需要被檢測納入到數據庫里。
所以每一顆小行星,如果不是有撞擊藍星風險的話。
根本就不會去特意觀測。
而這一個警戒線就是1%。
小行星的運行軌道一般都是橢圓形的。
如果沒有被確認有撞擊風險的時候。
一般都是不用管的。
只是一個大概估計小行星的軌道,是一個范圍。
當這一個范圍和藍星本身有重迭的話。
就會觸發警戒機制。
然后接下來就是重點關注這一顆有撞擊可能性的小行星。
比如說2024yr4小行星這一顆24年發現的小行星。
當我們收集到的數據越多,小行星距離我們越近。
本來預測的運行軌道就會慢慢縮小和變得精準。
所以我們會看到本來預測會有概率撞擊,到最后確定會和藍星擦肩而過。
一開始只是一個大概率范圍的估計。
后來精確收集數據,更新軌道后。
才能夠知道有沒有概率會撞擊藍星。
而2024yr4小行星現在呢
隨著慢慢的靠近藍星,各地天文學家收集到的數據越來越多。
各項數據半長軸、偏心率、傾角等等都更加精確。
結果就是,撞擊藍星的概率還在提高!
“現已經7%的概率,已經是有觀測以來最高的一次。”
“7%這也太高了吧,如果真的撞擊藍星。”
“我們人類文明可是絕對會被毀滅的。”
“不是吧,之前不是說只有2%左右的概率嗎”
本來大家都不是很在意小行星的新聞。
可是隨著各國天文學家慢慢開始發布消息。
幾乎是每一天都有不同程度的變化。
大家的心都懸了起來。
要說其余的大災難。
比如大地震之類的,現在人類的科技還無法做到預測大地震的程度。
每一次地震都是突發的,基本上極少有機構能夠成功預測到未來有可能發生的地震。
所以往往每一次大地震是突如其來的,毫無征兆。
大家也沒有辦法去防御。
另外大洪水的話,其實是一定程度上可以防御的。
比如說末日電影里2012,人類就是制造出巨大的諾亞方舟。
用來躲避大洪水。
可如果是隕石呢
如同毀滅恐龍的那一顆隕石呢
人類還能夠怎么躲避那災難
像恐龍文明一樣,直接躲到地下去嗎
顯然就連那一些天文學家都未曾估計到。
這一顆小行星居然會有如此高的概率。
“看來,我們需要啟動防御計劃了。”
“如果2024yr4小行星撞到藍星上。”
“會直接將整個地表給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