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迎軍騎著二八大杠上班去了。
跟小弟蘇木表露心聲之后,蘇迎軍心情也特別愉悅。
男人嘛,成家立業是打懂事就掛在嘴邊,卻要用一輩子去實現的事情。
這年頭可不興好飯不怕晚,講究快節奏,軍人更是如此。
李曉蘭是他心儀的對象,早早結婚過日子,為國家培養新一代接班人才是正理兒。
蘇木又換上了過去那身粗布衣裳,溜達著朝前門樓子的小酒館而去。
“蔡經理,這么早就營業啦”
蔡師傅當年也是窩脖,勝在實在且深具慧眼,在這個小酒館最艱難的時候站出來幫襯了老板娘。
老板娘也念他的好,兩人扯了證,蔡師傅也從一個閑漢窩脖,搖身一變成了酒館經理。
這一事件在窩脖界都快成了傳奇了。
蔡師傅最好的地方在于沒忘本。
不是攀了高枝就忘形的人。
很多活也都樂意交出去請人代辦。
就譬如酒館采買酒這一項。
最初蔡師傅最先負責的,就是隔三差五跑一趟牛欄山去拉酒。
別的人或缺斤短兩,或以次充好,還有兌水當酒賣的,只有蔡師傅去拉酒,裝車啥味兒,回到店里還是啥味兒。
老實本分,據說學問還不低。
再后來就進店幫忙,從打雜到看店,再到正式的經理
老板娘姓徐,據說當初為了心疼蔡師傅跑牛欄山太辛苦,還專門讓他學了駕照,買了一輛柴油三輪車。
可自從蔡師傅成了酒館經理,也就沒辦法隔三差五去拉酒。
這活兒,顛三轉四的,就落到蘇木的手里。
蔡師傅也耳聞南鑼鼓巷蘇木的大名,對他的遭遇很同情,這拉酒的差事,打落到蘇木手里,就一直再沒換過人。
得益于蘇木的真誠。
過去他不懂得弄虛作假,現在他不屑于通過弄虛作假來抬高利潤。
太劣質了。
人家蔡師傅做人更沒的說,逢年過節也都會加一點辛苦費,聊表心意,蘇木沒有三輪,過去他那輛腳踏三輪每次都是免費借給蘇木使用。
這趟來,蘇木也是奔著三輪車來的。
“記得之前您那三輪能兌給我來著,現在我想好了,還成么”
“行,說兌給你就兌給你,后院呢,今天就提走”
蔡師傅的話從來都是那么篤定,雖然客套話不多,但話里意思透著股子熱乎勁兒。
“那個,我想跟您打個商量,車子我先給您付個定,剩下的分一年內,我按期每周給你送來,您看成不成”
“有啥不成的,上次是沒聊到這,我呀,也是這么打算的。今兒你要是不忙就去拉一趟酒,算是車子的訂錢,剩下的,就從你拉酒的錢里扣。”
蘇木有錢,這種做法只是因為不敢肆意花,可蔡師傅這么豪氣的照顧,他始料未及,卻很感動。
人間自有真情在。
酒館這會兒沒人,兩人三言兩語就敲定了大二百塊的交易,頗有種煮酒裝英雄的氣概。
蘇木隨著蔡師傅來到后院。
一輛車身锃光瓦亮的腳踏平板三輪車就入了蘇木的眼。
蔡師傅這輛車是個三手的,最初他也是借別人車幫老板娘拉酒,后來才接了一輛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