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車黃瓜,一車西紅柿,最終都進了蘇木的空間。
借此機會,蘇木甚至有了利用空間長期保存瓜果蔬菜的特性,利用反季價格差來賺取利潤的念頭。
騎車回四合院的路上,他甚至舉一反三,琢磨出了更暴利的營生。
也就是沒借口跑去南方浪一圈。
不然他都想搞個南果北調的生意了。
如果再等二十年,到了改革開放的年代,蘇木憑借空間屬性一定能夠發家致富。
但擁有空間和一肚子商業操盤手段的蘇木,想要發家致富,還需要等二十年
那個時候,他也就不屑于這么干了。
資本家跟小商販最大的不同,就在于雇傭。
用別人的時間精力為自己賺錢,那才是資本家的核心價值觀。
這方面觀念,身為過來人的蘇木并不欠缺。
所以,很多奇思妙想限于時代的局限性,也只能埋沒在肚子里。
馱著一板車大缸回到四合院。
五個大缸疊羅漢似的在板車后面摞了老高。
蘇木還用麻繩捆瓷實了,防止行駛過程中磕碰跌落。
空間里他也堆放了五六口。
都是備用的。
時間靜止屬性只存在于外婆的那個三合院。
曬場屬于機動可調節狀態。
而別墅,外面的林子,那些山頭、湖灣和幾十畝地的范圍,都是流速穩定的范圍。
空間的糧田里也種下了糧食和果蔬。
幾個月后,也能照常收割。
到時候,蘇木的糧食供應也就不再需要這些糧站丟失的糧食了。
交易的心情也會好很多。
理直,氣才壯。
三輪車停在院門口。
蘇木解開繩索,雙手拖著最底層的大缸,微微用力就從板車上將疊了三層的大陶缸抱了下來。
然后是兩層疊著的,也放到地上。
雙臂的力氣很足,疊一起的三個大陶缸從板車上舉下來,對于蘇木而言,不費吹灰之力。
至于力氣的極限在哪里,蘇木還沒嘗試過。
不過蘇木有感覺,自己的臂力和腿部力量更多的在于爆發力,而不是持久的耐力方面。
這跟老豹子的奔跑特性有些匹配了。
“小弟,你怎么就直接搬進來了,快放下,快放下,就不知道喊我一起啊。”
李曉蘭看到蘇木一個人用兩只手拽著大缸的邊沿直接拽進了院子。
頓時驚得下巴都要掉了。
這大缸像她這樣的,可以跳進去倆。
北方都是開口的陶瓷大缸,俗稱大瓦缸。
蘇木買的是兩個大號的,當水缸用,還有三個小號點的,一個用作大哥大嫂屋里的水缸,剩下倆當腌菜缸。
即便是小號的,其實也挺大的。
要是拿來腌大白菜,一缸起碼也能塞進去六七十顆。
這種分量的大缸,蘇木這個小弟竟然直接拽著就弄進來了。
要知道還有臺階和門檻要邁,可想而知需要多大的力氣了。
李曉蘭平日里看蘇木這個小弟挺斯文,雖然知道他干的就是扛包拉貨這種體力活,但從面相看,真的不像是力氣很大的樣子。
這一刻,三觀被顛覆了。
不過李曉蘭這個嫂子對小叔子是真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