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市現在幾乎就是蘇木的副業。
逢市必到。
因為睡眠充足所以頭腦更加清晰,再加上金手指的作用,能夠讓蘇木更容易得到買賣雙方的心理底價。
操作起來簡直猶如神助。
三點多的時候遇到了陳大奎。
兩人碰頭后都沒開口,眼神交流一番就各自忙碌。
曉市別看只是一條街上,但人流量很大,商戶的流動性也是一樣。
大多數賣家都是一錘子買賣,手頭的賣掉就會拔腚。
買東西的也差不多。
像蘇木、陳大奎這樣的二道販子在曉市的市場保有率很低。
目前而言,屬于絕對的藍海市場。
哪怕再小兩號的曉市,也能輕松扛得住蘇木和陳大奎雙劍合璧。
沒有絲毫影響。
五點多,蘇木和陳大奎又默契的在附近相約。
“大奎,你手里有自行車票嗎”
大奎搖頭。
“哥,你要買自行車嗎要不板車我給你騎回去吧。”
“不用,還是你先騎著吧,照計劃,我怎么都得弄輛自行車的。”
蘇木的主意很正。
毋庸置疑。
大奎從兜里掏出五六張工業券,遞過來。
“我這里有幾張工業券,哥你先拿著,攢夠了也行。”
工業券蘇木今兒也想著來著,但畢竟不是長期攤位,也還沒弄到太多。
不過,加上陳大奎給的這幾張,剛好夠了。
這運氣,碰巧了剛剛好。
兩人去吃了早餐鹵煮火燒。
這一頓自然是蘇木請。
凡曉市附近,必有小吃攤位。
就像寫字辦公樓附近必有小吃一條街類似。
都是基本的商業生存密碼。
飯后陳大奎有事要去忙,蘇木讓大奎順路把他送到耿叔家附近。
蘇木原本是要先去大珊欄找陳雪茹的,但恰好大奎去的地方路過耿叔家附近,索性就又改變了計劃。
反正蘇木時間大把,內容是既定的,順序之類的,倒也無妨。
誰讓碰巧了呢。
耿叔兩口子在家。
其他人都出去忙活去了。
小孫子也上小學了,家里就老兩口清閑。
耿叔這幾年身子骨沒那么利索,所以板車也轉了出去。
性質跟蘇木的情況類似。
租給了同院一個鄰居的孩子。
“那說好了,晚上去前門小酒館喝一壺”
“成,就這么定了,耿叔,要是遇著牛爺,咱就一起拼個桌。”
“我懂你意思,到時候我喊他一起過去。”
蘇木當年能夠拿下小酒館拉酒的活,耿叔是直接推薦人。
而實際跟小酒館徐掌柜聯絡的,其實是牛爺。
雙重關系推薦才會讓蘇木進了徐掌柜和蔡經理的法眼。
所以蘇木承牛爺一份情,既然要去小酒館聚一聚,那自然喊上牛爺,更為合適了。
從耿叔家出來,蘇木去了大珊欄的綢緞店。
從前面繞到后院,進了門打算直奔二樓去敲門。
“嘿,爺們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