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姐,您衣服做好了,不過今兒您沒法取,得改天再來了,哪天嗨,這我可說不準,居委會范主任這不帶人來查賬嘛,說不讓閑雜人等干擾。”
“劉所長,今兒抱歉啦,我們鋪子現在由居委會范主任接手了呢,不讓閑雜人等進,查賬呢是啊,雖然公私合營是結束了,可居委會要查舊賬,我們也沒辦法呀,是吧,體諒體諒唄。”
“蔡局,您衣服改好了,不過今兒沒法取,要不等哪天居委會范主任這邊查完了帳,我們能重新經營了,我找人專程給您送過去不好意思了,我們也是沒辦法的事兒。”
店鋪里最后一波客人接待完之后,再沒有人進來。
連陳雪茹也轉身走了。
整個鋪子里,就剩下兩個吹毛求疵翻閱賬目的工作人員和范金友。
他也不以為意,還以干涉了陳雪茹鋪子的生意而沾沾自喜。
既然敢得罪自己,那就別怪自己整她了。
還有蘇木那個瘸子。
竟然敢動手。
雖然沒法公開,但等以后逮著機會,也少不了報復他那一份兒。
早晚的事兒。
范金友恨恨的想著。
卻渾然不知綢緞鋪外面已經一片的怨聲載道了。
陳雪茹的綢緞鋪有年頭了。
算是她的祖業。
雖然鋪子里也賣普通布料,但更多的,還是面向高端人群的綢緞、旗袍等。
綾羅綢緞一直是種家對外的拳頭產品。
陳雪茹的生意也不僅是國內,更是遠銷老毛子聯邦和東南亞國家。
有著好幾條國際鋪貨渠道的。
只不過國外渠道采用的是批發鋪貨的方式。
陳雪茹會參加上海或者蘇杭的訂貨會,跟源頭作坊合作,批量采購然后發往海外。
而國內,在京城的實體門店,則在建國前就是采用的私人訂制模式。
服務高端上流人士。
甚至很多國外來賓,都是來國內前就在外面聽到過陳雪茹這家店鋪的名號。
慕名過來采買訂做衣服的。
擁有著這樣的群體,陳雪茹的鋪子看似普普通通,實則在國際盛譽、幫種家賺取外匯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范金友只是知道陳雪茹一個女流之輩,獨自開著一家綢緞鋪,覺得在他管轄范圍之內,就能任其拿捏。
卻并不知道人家的鋪子和品牌,在商務部那邊都是掛了號的。
而且客戶群體里很多都是使館官員、社會名流和文人雅士
使館官員是外賓,享有特殊對待的群體。
社會名流現在還屬于民族資本家范疇,就像婁半城的子女妻子的大部分名貴服飾,都是陳雪茹鋪子出品。
而文人雅士
這年頭文人經過兩次自動申請降低稿費,但一本書的稿費拿個萬,也是輕輕松松。
要知道這年頭京劇名家的工資月薪1700多的,一巴掌都不夠數的。
相聲大師是傳統曲藝里收入最低的,工資大概每月300多,跟部級干部差不多吧
一群有錢有閑的人,改衣服、做衣服竟然被
一個居委會新上任的主任給攪合了
要知道人都是主觀物種。
是有個人情緒的。
于是
當陳雪茹給店員們簡單開了個會,下了個通知,再傳遞給所有想要進鋪子的人。
大概也就是拒絕了不到10個客戶。
就有一輛自行車飛奔而來。
滿頭大汗的沖進鋪子里,喊走了范金友和兩個查賬查的頭昏腦漲的工作人員。
倒不是他們查賬本事不夠。
而是范主任的意思他們想要達成頗為不易。
在人家基礎賬目上,硬生生扣出點毛病來,挺不容易的。
居委會是街道辦下屬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