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標準的四合院兒,進門口的八仙桌后上方供著的是一根扁擔。
據說就是清光緒年間師門一脈傳承下來的。
因為老三一支自始至終從事著這門手藝,傳承之物也就一直擺在他這里。
“嘗嘗這九轉大腸,絕對是一絕。”
鄭軍指著剛端上來的第五道菜,張羅著。
這個小飯館一共三間房,一大一小,還有院子里搭的一個棚子。
所以每日接待三桌客人。
無須點菜,酒和飲料都需要自備,只熱水。
每桌六菜一湯,四葷兩素,桌桌都一樣。
喝酒的提前招呼一聲,白酒和啤酒以及紅酒的品種,跟上菜的順序也有影響。
兩葷兩素下酒,酒過三巡是兩道拿手魯菜,九轉大腸和糖醋鯉魚。
蘇木夾了一筷子。
外酥里嫩,名不虛傳。
“要說也是老弟你運氣好,這里如果不是提前一周,壓根排不上號。”
李響幫鄭軍抬轎。
“這回可是沾了軍哥的光了。”
蘇迎軍也是笑著打趣。
“沒說的,你電話一來說是木頭老弟過來,那還有什么說的,必須安排上。”
這其實是鄭軍提前訂好了要請他老領導的。
老領導上個月退下來了,鄭軍家里就是糧食口的,無論從父母那輩的私交,還是對他的提攜,這桌謝師宴都少不了。
孔孟之鄉,禮儀之邦。
講究是很多的。
不過事有權宜之計,也有輕重緩急。
今天先吃了,接著再排號等下一波跟老領導一家吃也無礙。
跟醒來的山君來一頓接風洗塵酒,也是好客之道。
最后一道是糖醋鯉魚。
魚尾和魚頭翹起,交相呼應,魚唇還在忽閃忽閃的張合,很是奇特。
“這道菜做法你嫂子聽人說過,用手套蒙住魚眼,快速油炸,快速澆汁,固定住擺盤,之后上菜時再松開,十有八九魚嘴都這樣”
蘇迎軍指著最后一道菜說道。
“嚯,幾年不見,聽這意思,嫂子廚藝大漲了”
蘇木由心的佩服。
他是打心眼里覺得糖醋鯉魚做成這樣,實屬新奇且不易。
“嗯,肯定啊。”
蘇迎軍一點都不打艮,是真敢應。
噗嗤。
“對對對,嫂子上次也真弄出來了,魚嘴一撅一撅的。”
李響憋不住,笑了。
有貓膩啊
蘇木眨了眨眼。
要說還得是地道的泉城人更能抓住重點。
“熟沒熟魚肉熟沒熟”
鄭軍問。
“哈哈”
李響朝著鄭軍豎了個大拇指,笑的更大聲了。
“嘿,最后你嫂子又回了個鍋,加水給燉了”
哦。
敢情擺盤就擺了個寂寞。
其實是一份回鍋魚。
“這趟來的路上,我去了津門,那邊的狗不理包子跟泉城這里的狗不理,味兒不一樣呀。這邊的手藝不是跟津門學的嗎”
蘇木換了個話題。
這個話題鄭軍是最有發言權的了。
畢竟是歸他們管的。
壓根就是他們糧食局自己開辦的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