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木的魚漂又動彈了。
再次拉扯,再次被投以羨慕的眼神。
老李叔都只嘬牙花子。
木頭這小子,在釣魚方面,還真他娘透著一股子邪性。
一米二的冷水大鰱魚。
老李叔估計都沒親眼見過。
十五歲的大外甥蘇建飛,不過也才160多一點點高。
這得是大明湖魚王了吧
后面亭子里,尤鳳丹和李曉蘭笑盈盈瞅著,商量中午回去弄什么。
蘇建飛還在上課。
為了讓這孩子避免多動癥太嚴重,老李叔特意給他找的藝術學院的老師,學揚琴。
大小伙子了,整天拿著倆琴錘叮叮當當的敲擊,可還行。
老李叔為了挑選專業,跟田姨也算是煞費苦心。
揚琴這玩意兒,坐著不動彈,上肢也閑不住,累的一批。
充分達到了蘇建飛既要又要的療效。
嗯,以致于蘇木今早開車去看老李叔時,連蘇建飛面都還沒見著呢。
對于釣魚佬而言,釣上一上午或者一下午根本不算事兒。
所以大概率中午飯,就要在大明湖畔的這個亭子里吃了。
“嫂子,你開車,咱倆去買飯吧,順便去接建飛。”
尤鳳丹不會開車。
李曉蘭倒是會,但技術屬實不好說。
關鍵沒開幾回。
“咱溜達著去吧,就去制錦市里面買吃的,面食、主食、熟食啥都有。那邊不是有郵局嘛,給建飛老師家打個電話,讓他自己過來”
李曉蘭提了個主意。
“行。哎,嫂子,你干啥去”
“我摘個蓮蓬”。
多大的人了,還跟小孩子一樣的心態。
被男人寵愛的女人,是可以永遠長不大的。
蘇木不經意的回頭,瞧見了尤鳳丹眸子深處的一抹羨慕。
午飯就在涼亭里吃。
老李叔絕對是老當益壯,兩個大饅頭夾著炸蘿卜片,再湊合幾口涼拌的豬頭肉就草草吃完了。
他是長輩,除了嫂子李曉蘭埋怨老父親幾句外,旁人也說不得太重的話。
老李叔也不計較,抱著他寶貝的魚竿目光炯炯的望著湖面。
輸人不輸陣,老子絕不空軍。
蘇建飛下了專業課趕來時,大家伙都吃了一半了。
說的是女方。
像是蘇迎軍、蘇木這兩兄弟,都有過入伍經歷,吃飯狼吞虎咽的,也慢不下來。
蘇木揉了揉蘇建飛的腦袋瓜。
小伙子長大了。
只是身材不隨大哥蘇迎軍,沒那么高,也不夠壯。
個頭這方面,是嫂子李曉蘭的心病。
“男孩子發育就是慢一點,一直到高中都得竄個兒呢。”
蘇木寬慰道。
“大侄子,多吃多喝,平常有什么愛好嗎”
“打籃球算嗎”
“肯定算啊。多瞅籃筐,渴望摸籃板和渴望灌籃的意念也會帶動孩子長高的潛意識。”
前句是蘇木回應小建飛的,后半句,則是沖著想要嘮叨孩子幾句的嫂子李曉蘭說的。
當媽的共性。
女人心里記掛一件事的時候,專注力會讓她們的格局局限在那個小范圍內,看不到周圍的亮點。
蘇建飛說打籃球時,眼光閃爍著靈動和向往,估計是真的喜愛。
哪怕只是他現階段認知范圍內的喜愛。
但父母不要成為孩子追逐愛好的絆腳石,而且以蘇家和李家的家底和情況,足可以讓蘇建飛自由自在的發展。
大人們關注一下孩子不要犯原則性錯誤就好了。
不同階層的孩子有著不同階層的教育方式,要求也自然是不同的。
釣魚一直到了下午三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