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與財政部聯合干預,聯邦儲備局緊急支援300億美元“兜底”,支持摩根大通收購貝爾斯登。
不過也正是美利堅政府的這次行動,給市場釋放了一個救助信號。
接下來,保爾森財長直接接管了早已陷入漩渦之中的“兩房”房地美、房利美。
具體方案是,財政部向房地美、房利美注資,并收購相關優先股;政府相關監管機構接管機構的日常業務,同時任命新領導人。
房地美、房利美是美利堅最大的兩家住房抵押貸款公司,他們曾經是聯邦政府旗下的機構,后來雖然私有化了,但長期獲得政府的補貼。
所以,在美利堅民眾心中,“兩房”獲得了聯邦政府的隱性擔保。
但對于保爾森來說,面對“兩房”的問題,除了救助,其它別無選擇。
保爾森對外稱:
“房利美的問題使金融市場面臨系統性風險,接管這兩大機構是當前保護市場和納稅人的最佳手段”。
不過,保爾森對“兩房”的接管,引發了市場的道德風險。
同時,大量的批評者認為,不應該拿納稅人的錢去救助這些貪得無厭的大佬。
當時華爾街日報說:
“如果聯邦政府機構在救助貝爾斯登和房利美之后,再出手救助雷曼兄弟,那就無異于表明政府會為所有陷入危機的機構兜底,聯邦政府的這個行政策將鼓勵更多不計后果的冒險行為。”
于是,下一個輪到雷曼兄弟時,保爾森的態度發生了逆轉,也就可以理解了。
開始,幾乎所有人包括雷曼ceo富爾德都認為,保爾森不會見死不救。
但是,這一次,保爾森的態度極為堅決,從始至終堅持財政部不會出資救助雷曼兄弟。
為什么保爾森救了貝爾斯登、房地美、房利美,唯獨讓雷曼赴死?
事實上,保爾森并非袖手旁觀。
但是,他的策略不再是直接救助,而是逼迫華爾街出錢共渡難關。
不過啟動市場的力量化解市場的系統性風險,這固然是理想的辦法,但其中的分歧大大超出保爾森的預料。
保爾森、伯南克都意識到,之前對貝爾斯登和“兩房”的救助,已經引發了市場的道德風險,也遭遇了鋪天蓋地的批判。
他們這次堅持不讓道德風險蔓延,同時也試圖讓一家金融機構破產以儆效尤。
在確認雷曼兄弟破產不可避免后,保爾森和伯南克向小布什做了詳細匯報。
小布什的態度是,他不想看到雷曼兄弟破產,但尊重保爾森的做法,不希望財政部直接接管雷曼兄弟。
因為今年是大選年,若小布什過度強調政府救助,定然不利于象黨繼續贏得大選。
就在雷曼申請破產前不久,象黨在競選綱領中明確宣布:
“我們不支持政府救助私營機構。”
之前,政府對貝爾斯登的干預,尤其是財政部對“兩房”的接管,讓保爾森和小布什陷于非議之中。
所以,從外部因素來說,雷曼兄弟時運不濟,正好在這個節骨眼上成為了政治與市場博弈的犧牲品。
但不能忽視的是,本身有了這個后果,雷曼兄弟自身的問題更大。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