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末段反導”,就是導彈彈頭重新進入大氣層的階段。
此時的導彈速度為2030馬赫,也就是每秒7000米以上,攔截起來難如登天。
難上加難的是,現在導彈的彈頭大多擁有多彈頭。
再入時早已經如同天女散花一樣,大大增加了攔截難度。
再比如東方大國的探月航天器返回地球時,采用的是半跳躍式進入,也就是可以隨時改變軌道
看過特種部隊2的都知道,想要在這一階段進行攔截,難度比火云邪神10公分內徒手接子彈還高。
所以目前世界上成功率最高的前沿攔截技術,基本還得看“中段反導”。
也就是大氣層外攔截
這個過程中即使發生核爆炸,由于在外太空,基本不會對地面造成威脅,所以是各國重點攻關的前沿領域。
然而,中段飛行也就是十幾分鐘時間,真正的反應窗口期更是僅有一兩分鐘。
要在短短一兩分鐘時間內完成遠程監控雷達鎖定,早期預警衛星測距,高性能攔截火箭,戰場指揮、目標彈道計算等等一系列高難度動作。
對技術要求極為苛刻
這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堪稱航天技術天花板
在這個賽道上,目前也就只有兩個玩家,也就是東方國度和大洋彼岸
至于最后的“助推段反導”,也就是導彈剛剛發射的火箭助推階段。
在家門口剛發射的加速爬坡階段就將其擊落,這要是核彈,恐怕你想發射都得先掂量一下會不會“未傷人,先傷己”。
不過這技術難度,那就更突破天際了
這里所說的“突破天際”,還真就是字面意思。
除非你能將自己的反導系統懟到對方發射井附近,否則“助推段反導”最可行的方案,就是使用“天基武器”
這份天基導彈防御系統的核心包括兩個。
一是“天基武器衛星設計圖”。
這種衛星只有一個大號行李箱大小,具備變軌能力、可伸縮太陽能電池板,以及內置戰斗部的小型衛星。
它的戰斗部形象比喻的話,就是一個類似左輪手槍造型的導彈巢,里面標配5枚制導型的動能彈。
這種天基攔截武器技術含量其實不算太高,優點是可以大量布置在低空軌道,實現“助推段”,“中段”和“末段”的三重反導
突出的就一個“廉價”
另一個更加重要的核心,則是“反導信息統合平臺”。
這個信息統合平臺,相當于是一個軍用的“物聯網”。
它能夠像“全屋智能”一鍵連接各種智能家居電器那樣,將衛星、雷達、導彈等等反導系統相關的硬件全部接入這個“平臺”,實現高效的信息整合。
它的優點在于“即插即用”
即便相關的配套硬件技術沒有達標,也可以慢慢一步步升級,并不妨礙其他硬件對反導成功率的提高。
比如衛星技術落后,影響定位精度,那就先用落后的。
等什么時候技術上來了,整套系統的攔截成功率就會得到相應提升。
“可成長裝備”了屬于是
概念倒并不復雜,甚至現在就已經有國家在應用階段。
不過這份技術的領先之處,在于已經經歷了戰爭的不斷實踐、糾錯和優化。
每一個細節,都是經過了戰場的考驗
槍械的基本原理也就是火藥膨脹。
但是經歷了數百年,才從“土炮”,變成了如今優雅小巧的殺人武器
即便是零,也不可能在沒有戰場數據反饋的情況下,憑空做出這么一套千錘百煉的反導系統
這份技術資料,不用問,肯定是出自華方的手筆
“這算是刷聲望的頂級道具了吧”
孟浪心里琢磨著把這玩意兒上交,能獲得多少點國家聲望。
要知道,按照書中的記載,三戰從2025年打到2028年。
也就是說,這很可能是一份領先現在時空整整10年的導彈防御系統
雖說戰爭只打了三年,不過人類歷史上最慘烈的二戰也才打了六年而已
沒聽書里描述嗎
全球社會生產力不斷朝著戰爭需求傾斜,科技發展演變為一場圍繞武器的軍備競賽
戰時的軍事技術發展,與和平時期根本不能相提并論,那絕對是一個井噴階段
說這份技術領先這個時代15年,甚至20年,也不算是太夸大其詞。
不過用人家開發的武器系統,刷人家的聲望
我這算借雞生蛋,然后借蛋孵雞
總之就是讓人身心愉悅的白嫖沒錯了
看完技術資料,孟浪開始思考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這份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