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為什么一加一等于2,如何證明一加一等于2,任意一個大于2的偶數是否都可以拆成兩個素數之和,繼而引申出哥德巴赫猜想……
這思維導圖就不是普通人建立的普通神經回路可以解決的了。
對于這種相對復雜的問題,大腦會調用更多的神經元參與運算,同時擴展出更多更復雜的神經分支回路來解決問題。
因此同樣是一加一等于2,普通人和天才的大腦給出的反饋截然不同。
但是,這種能夠后天訓練培養的神經網絡復雜程度,只能用來區別普通人和努力型的天才。
神經元細胞的“活躍度”……這才是天賦型天才和普通天才之間難以逾越的先天鴻溝!
如果將人類的大腦類比計算機的中央處理器(cpu),那么神經網絡就類似處理器架構,而神經元的“活躍度”則相當于cpu主頻。
同樣是處理器,你一個khz的,怎么跟人家ghz的比?
你當然可以通過調整不斷優化你的架構提升性能,但先天因素決定你無法更改你的主頻,即便是強如愛因斯坦,也無法擺脫這種先天桎梏。
而弟兄們開發的“大腦超頻”,其實就是一種刺激大腦短暫提升神經元活躍度,進行cpu超頻的特殊技能。
理論上來說,神經元細胞本身活躍度越高的,掌握這種技能的難度就越低。
以小雨掌握這門技能的夸張速度,恰恰說明了小雨的神經元活躍度異于常人。
以此類推,所謂的“精神同頻”,大概就類似“cpu互聯”,頂多是加個wifi技術把有線做成無線。
至于在此基礎上的“小雨妹妹”計劃,那就是cpu多核技術路線了……
小雨博士,這是在突破人腦極限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啊……
嗯……
孟浪摸著下巴陷入沉思。
為什么“小雨妹妹”計劃要用克隆體,因為克隆體與本體的腦波頻率最為接近,相當于同根同源,同頻起來自然最為簡單,整合效率也最高。
但為什么小雨跟那個小玉也能達到如此高的“同頻”效果?
這是不是更加說明了,小雨和小玉,也存在某種意義上的同根同源?
莫名的,孟浪腦海里就浮現這樣一副畫面……
昏暗的地下實驗室內,穿著白大褂的林海棠正在對一團被捕獲的,暗紅色的,蠕動著的分叉神經簇小心翼翼的切片。
而在她的身后,則是一個個漂浮著各種年齡段嬰兒的克隆培養皿……
“大叔,我是不是吃太多了?”
見孟浪一直臉色古怪的盯著自己,小雨有些不好意思的松開咬了一半的雞腿。
“不是,小雨……關于這次的行程,難道你就沒什么想問的?”
小雨聞言,立刻放下手里的雞腿,然后警惕的看了一眼四周,這才湊過來低聲道。
“有啊,那我現在能問了嗎?”
孟浪看著小雨那小心翼翼防賊一樣的表情,心中頓時有了些猜測。
“看你的樣子,應該是從那個小女孩那里知道了些什么?”
“嗯……之前那種感覺很難形容,那是一種跟語言或者肢體截然不同的交流方式,跟靈魂附體似的……”
小雨臉上露出古怪之色,然后看了孟浪一眼。
“所以……我看到了一些‘它們’的事情。”
看到……
孟浪沉默了片刻。
“唔……雖然有些事遲早我也會告訴你,不過沒想到這一天會來的這么快……沒錯,‘它們’是真實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