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昱和朱武等人通氣后,少華山的人開始做戰斗的準備。
第二天返回史家村,他便命人敲起梆子聚集周邊的百姓,錢他可以出,但名聲也必須要。
五十貫對自己來說不算什么,若是加到百姓頭上可不算少,即便像史家村這樣的大村落也要每戶出上百十文。
看起來似乎不多,可別忘了尋常的稅賦可一文沒減。這是他不差錢,換了有些躉吏還不得趁機攤派到百姓頭上撈一票。
很快,周圍村落的人都聚集到史進莊園的打谷場上。
“眾位鄉親,昨日官差前來通知,縣令汪大人欲到少華山剿匪,讓我們史家村出五十貫錢。”杜昱說道。
眾人聽后頓時議論紛紛,多數都是在抱怨割麥繳稅才過去多久又要交錢,除去吃穿用度再把冬麥種上,手里基本沒有余錢,拿什么去交。
可不交又怎么面對那些如狼似虎的衙門差役,不少人當場就罵朝廷不給活路。
杜昱聽他們抱怨了一會,這才開口說道“諸位且聽我一言,我史家數代在此落腳從未虧待過鄉親們,這次的錢我史進替大家出了。”
“多謝大郎。”
“多謝莊主。”
“。”
底下一片道謝的聲音。
杜昱揮揮手止住他們,說道“眾位鄉親,今日你們有難處,我史進伸手相助,若是他日我有所求希望鄉親們也能幫我。”
“這是自然。大郎我等本就靠著你吃飯,豈有不聽你差遣的道理。”一位族老說道。
“現在世道不昌貪官污吏橫行,這幾年被逼落草之人多不勝數,我想護住祖業免不得拿起刀槍。你們在史家村生活,本就和我在同一條船上,若是有一天盜匪四起,我希望你們隨我一同抗敵。”杜昱說道。
村民們議論聲再起,卻不是反對他的說法,他們也知道現在世道不好,若真有變故能指望的還是史進這位莊主。
實際上村里有不少年輕人都羨慕史家的莊丁,跟著他混至少能吃上一口飽飯所以反對的人還真不多。
聽史進話里話外,似乎是想成立一支護莊隊,他們甚至有點興奮。
不過,杜昱只把話點到這,畢竟事情發展如何尚未可知,他今天的目的只是在村民們面前邀買人心,順便讓他們有個心理準備而已。
這貨嗶哩吧啦又講了一會,主要就是吹自己豪爽大方為村民著想等等,一通忽悠之后才解散鄉親。
到了下午,杜昱這才帶著幾名莊客,騎著驢子到華陰縣繳稅,之所以不騎馬就是怕那個汪大人或者縣尉看上他的坐騎。
路上無話,不到一個時辰他們就趕到華陰縣衙。
不出所料,杜昱看見有不少人進進出出,在史進的記憶中都是縣城周邊的保正、里正。
華陰縣下轄百余村鎮,史進這樣的豪強不多但也有二三十個,再算上一些小村莊,僅這一次剿匪稅汪縣令就能收獲三、四千貫。
聽起來似乎不多,可實際上卻是不少。要知道在北宋縣令一級的官員一年的俸祿才二百多貫,算上祿粟和各種補貼也不會超過三百貫。
一次剿匪聚斂到十年的俸祿,即便不能全都揣進兜里,也能弄個三成五成的。
杜昱心中冷笑,果然是千里做官只為財,那位汪大人十有八九是覺得賺俸祿太慢才想出個借口來刮斂地皮。
見他拿著錢來,衙役們臉上堆笑進去通稟。
沒一會兒,那位汪縣令就讓他進來說話。
杜昱按照史進的記憶施禮,好在這是大宋還不興跪禮,否則他得惡心死。
或許今天他是送財童子的身份,汪縣令擺出一副親民的面孔和他寒暄幾句,但那貨三句話不離剿匪,一副為民著想的樣子。
杜昱打蛇隨棍上,吹捧幾句,倒是讓這位華陰縣尊開懷大笑。
當然,像他這樣前來送錢的人不少,人家縣令也不會抓著他說個沒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