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昱無心體會風土人情,再酒樓休息一晚第二天便起身趕往羅真人的道場。
道場并不難找,就在二仙山的半山腰。只是那里少有行人,趕路費了些時間。
盡管已經是深冬時節,山路兩旁蒼松依舊翠綠,覆蓋上一層積雪頗有美感。
牽著馬沿著山路走了二十幾里,遠遠看見一座道觀。
從外面看道觀占地面積不大,是座依山而建有十幾間精舍的套院。
門前石階打掃得干干凈凈,大門上掛著一幅牌匾,上面二仙觀三個字蒼勁有力,整體看起來十分氣派。
杜昱深吸一口氣,穩一穩心神,這才走上前去叩打門環。
片刻,從里面走出一位青衣小帽的清秀道童。
見到他先是稽首,然后問道“居士,來此何事”
“小道長,敢問此處可是羅真人的道場”杜昱還禮,然后問道。
“正是,居士可是來求見真人么”道童問道。
杜昱點頭,說道“正是如此,久聞羅真人大名,史進心生向往,因此不愿千里前來求見,還望小道長通融,通稟真人一聲。”
“通稟自然可以,但見不見居士我可不敢保證。”道童說道。
“小道長通稟一聲即可,能不能見到真人都是我的緣分。”杜昱一笑,暗中把手一伸把一根小銀條塞到道童手中。
小道童摸到銀條,低眉一看笑的眉眼都擠在一處,說道“居士稍等,我這就去稟告真人。”
說罷,一路小跑回到道觀之中。
杜昱來的正是時候,羅真人恰好在道觀中清修沒有下山游歷。
得知有人不遠千里來拜訪,他也想見一見。于是,讓道童把史進請進道觀。
在道童的引領下,杜昱來到二仙觀的后堂,只見一位鶴發童顏一身仙風道骨的老者坐在上首。
確實符合水滸傳中描述他的贊詩星冠攢玉葉,鶴氅縷金霞。長髯廣頰,修行到無漏之天。碧眼方瞳,服食造長生之境。每啖安期之棗,曾嘗方朔之桃。氣滿丹田,端的綠筋紫腦。名登玄,定知蒼腎青肝。正是三更步月鸞聲遠,萬里乘云鶴背高。
杜昱趕緊躬身施禮,說道“見過真人。”
羅真人也打量他片刻,說道:“居士不必多禮,不知千里來尋所為何事”
“不瞞真人,我行走江湖的時候聽聞真人傳說心中拜服,想我也有求道之心便厚著臉皮打算前來拜師學藝,不知是否有此緣分。”杜昱說道。
“這。”羅真人沉吟片刻。
杜昱趕緊說道“真人,我確實真心求道。”
“我觀居士身上殺伐之氣甚重,為何轉而修道呢。道家清心寡欲,與居士并不相合啊。”羅真人說道。
“習武是為防身,如今世道不濟為求自保,但我心向道還請真人教我。”杜昱說道。
“居士塵緣未了,何必強行出家呢。”羅真人說道。
“不敢欺瞞真人,在下想學些真本事。若真人肯教,愿為您重修道場。”杜昱說道。
說罷,未等羅真人說話,他便從將身后背的包裹拿過來,只打開一角便見里面是一包金銀。
“居士何必呢,有此錢財也夠你逍遙了。”羅真說道。
杜昱說道“我知金銀乃凡俗之物必不入真人法眼,便費勁心思收集一些道藏還請真人過目。”
說罷,他便從包裹低層取出十幾本線裝書遞了過去。
羅真人。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