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他同年經傳度入府的上官宏。
上官宏向雷俊打了個道家稽首“雷師兄所言,正是我心中所想,身為天師府弟子,首先當以天師府為重,不可給外敵鉆空子。”
迎著雷俊平和的目光,上官宏輕聲說道
“家師已出關,但身體仍不適,當前只呼吁三師叔祖、三師伯、四師伯和唐師姐暫且罷手,有事可以公議解決,莫要給外人看笑話。”
雷俊聞言,默默點頭。
上官寧,或者說唐廷帝室的態度,這次也變得曖昧起來了。
這當中自然有他們暫時無力插手的緣故。
包括女皇陛下在內,唐廷帝室當前緊急要務,是平息吳王引發的動亂,尤其是東海妖族登陸
故而他們暫時無暇南顧。
上官寧本人更是有傷在身,傷勢比李松都只重不輕。
但暫時抽不出身,不代表不能明確表態以作震懾,乃至于晚些時候秋后算賬。
可現在完全不表態,就著實有些惹人遐想了。
兩不相幫,嚴守中立自然可以。
但之前李氏一族尤其李紫陽一脈,一直在努力靠攏唐廷帝室。
現在看來,至少在這件事上,女皇陛下同先帝張啟隆的想法,似乎并不一致
事發突然,女皇又赴東疆沿海平妖亂,聯絡不便。
上官寧第一時間有此決斷,如果不是她自行其是的話,那就是早跟女皇已經通過氣了。
當然,眼下李氏還有希望,并未真正露敗象。
李紅雨、李正玄兩大高功法師,都不在龍虎山。
一旦他們回山,局面便可能大變。
或許那時才能看出上官寧和唐廷帝室的真實打算
“五師伯是老成持重之言,比我們思慮周詳。”雷俊心中轉著念頭,面上不動聲色,說著毫無營養的客氣話。
他視線轉動,從上官宏的面龐,轉到遠處另一人身上。
那是個看上去二十歲上下年齡的年輕道士,沉默寡言,跟在方簡身旁。
乍一看,頗為不起眼。
但其實除了雷俊外,不少人都時不時瞟這年輕道士一眼,暗中觀察。
年輕道士不姓李,姓徐,名叫徐瑞。
但是,他的師承有些特殊。
他的師父,是前任天師李清風之子,李正玄。
昔年少天師開門納徒,本欲收親侄李鳳河為開山大弟子,但因為種種原因,他最終選擇一個外姓道童。
便是徐瑞。
彼時,徐瑞是同輩人里人人羨慕的對象。
少天師首徒,嚴格說來,因為許元貞、張靜真、方簡都沒有收徒的緣故,當時徐瑞也是天師李清風一脈親傳中,第三代的獨苗。
徐瑞個人雖行事低調,但屬實風光無限。
但好景不長,前任天師李清風身隕,少天師李正玄遺失天師劍,被迫祖陵思過。
連李鳳河都無法再拜堂伯為師。
徐瑞雖說不至于從云端跌落谷底,但身上光環無疑隨李正玄一起散去大半。
好在其人自身心態尚平和,一如既往低調。
只是隨著府內李外之爭暗潮越來越洶涌,徐瑞的身份與處境,也就變得越來越微妙。
眼下最后一層窗戶紙被捅破。
在這里的雖然都是外姓弟子,但部分人看徐瑞的目光,難免帶上不少探究的色彩。
“好了,大家各自小心,定期集合,匯總所見所聞。”方簡淡定吩咐。
雷俊在一旁補充“若有特殊發現,不要輕易單獨行動,所謂有勇有謀,既要擅長謀敵,也要謀自身。”
上官宏、徐瑞等人紛紛應諾,然后散開,依商定好的路線,分別巡查龍虎山外各地,一方面查敵,一方面也安撫人心。
山上如此大的動靜,叫山下依托龍虎山而成的多地市鎮,同樣人心惶惶。
“方師兄”雷俊這時再看向方簡。
五姓七望當中,荊襄方氏一族與龍虎山天師府,算是關系相對比較和睦的。
不過,具體是跟天師府相處和睦,還是跟信州李氏相處和睦,事情就見仁見智了。
而且,與方族走得較近的李氏代表人物,主要是李正玄、李紫陽、李軒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