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戰多了不講,基本上奠定大唐道門接下來的氣數。
如果不是黃泉里蜀山奇峰突起,大唐這方人間,道門雖然經歷多次分裂損失慘重,但基本已經重新免除同出一源的禍患,有了東山再起重新煥發生機的契機。
一如昔年龍虎山天師府李外之戰后的模樣。
大唐人間道國覆滅,于唐廷帝室而言,同樣去一大禍患。
道門影響力必將在大唐范圍內上升。
雖然天師府強得出奇,可能引當權者猜忌警惕。
可是該說不說,儒家名門世家,以及他們須彌金剛部的存在,以及黃泉里蜀山、地海九黎之民等外部威脅,反而消解了天師府強勢的不良影響,令唐廷帝室對他們有更多容受。
這原本正是西域佛門想要為自身爭取的效果。
可惜,一步慢,步步慢。
好在金剛部主及時親自現身出手,把握的機會,更是微妙。
巴蜀之戰,大唐修士前期戰況不利。
唐曉棠到場參戰,方才止住頹勢。
但主動權仍明顯在里蜀山一方。
嚴格來講,大唐方面說是搶回均勢都有些勉強。
這種情況下金剛部主現身,佛門九重天法身圓滿境界出手,一錘定音,終于令局勢徹底逆轉。
里蜀山不敢再在人間滯留,被迫開始撤退謀求返回黃泉。
金剛部主頓時成為巴蜀萬家生佛,真正力挽狂瀾,拯救蒼生,有功于大唐黎民與社稷。
如果沒有前期大唐修士支撐,沒有唐曉棠先入局,這最后的逆轉自然不會到來。
準確來講,當代天師和金剛部主,誰先到,誰是那個止住頹勢的人,誰后到,誰是那個奠定勝勢的人。
事實上,這一點許多人都能看得分明。
但對更多人而言,始終是后來的金剛部主更能留下力挽狂瀾的印象。
伽羅陀此前從未在大唐人間現身,哪怕到了金剛寺也從未出門一步,消息被嚴格守密。
哪怕西域佛門也只限于極有限的少數人知道他已經來了大唐。
于外界而言,這位西域高僧便是初臨人間,來不及進京面圣便一路趕來巴蜀參戰。
甚至,正是因為這場人間疾苦,高僧慈悲為懷,方才降臨人世,拯救世人。
一場大戰,最初是仁珠上人同方景深第一時間抵擋里蜀山邪修的兇威,苦苦支撐。
最后是金剛部主力挽狂瀾,徹底挫敗邪魔外道。
毋庸置疑,須彌金剛部是此戰大唐人間的中流砥柱。
某位天師
當然也很重要了。
可難免就有配角之嫌。
這是個非常合適的配角,用自己以及天師府的聲望,幫金剛部主伽羅陀抬了轎子,墊了出場。
如此一來,大唐佛道之爭,總算扳回一些局面。
只是可惜,沒有度化唐曉棠的機會,還有那雷俊也錯過了。
不過,此戰勢必引得唐廷帝室關注,不宜貪多務得,能有當前成果,已經頗為不易仁珠上人心道。
但就在這時,他心底如有聲音響起
“留神。”
金剛部主伽羅陀的聲音。
這位佛門手印一脈九重天圓滿的高僧雖然面現金剛怒目之姿,但心頭靈臺始終清明。
外縛印令他對外界有頗為敏銳的感知和洞察。
此刻,他隱約感到赤茶嶺這一帶,有所不妥。
但也正在這時,周遭天地,陡然生出劇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