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黃金汗國那邊傳來的消息,大宋皇朝的儒家修士主流傳承,特點似乎與大唐這邊的儒家修士,也有所不同,似是兩脈修行法門。
是大宋人間那邊的儒家修士太過無能
還是他們那邊的儒家傳承面對汗國的勇士們格外難以招架,且不易改良
亦或者,另有旁的什么原因
不過,大多數孤鷹汗國中人,此刻更多的感受是
惱羞成怒。
他們和黃金汗國之間的關系,可也談不上多好,常有爭斗。
對方能輕易破宋,己方攻唐卻初戰就不順
眾多孤鷹汗國武者被激怒。
他們數量眾多,高手如云,力量集中起來,仿佛怒潮,連綿不絕。
但他們的對手,并非只會被動防御。
只不過,在林利云、葉楚、方浣生等大儒帶領下,眾人全力配合懸天寺傳人,穩固防線。
在仿若連環堡壘的掩護下,儒家神射,儒家詠誦,道家符箓等傳承路數的修士,可以放手還擊。
異族走游騎路線的騎御武者,同樣以騎弓還擊,但不足以壓制大唐修士。
少部分人,開始有心繞過陰山防線。
而這時,大唐一方的武者,便行動起來。
盧震、張銳、張峻海等武道高手領銜下,進退如風如電,令大唐修士整體不至于死守不動,始終保持彈性還擊的可能。
在達敦巴日帶領下,本就被激怒的大部分異族武者也殺起了性子,開始進一步集中力量,沖擊大唐修士陣營。
重騎武圣達敦巴日親自充當矛頭最尖端,想要鑿穿陰山防線。
趙王張騰沒有回避,同樣頂在大唐修士最前方,直面達敦巴日沖擊。
兩大武圣破壞范圍看似不如其他九重天高手那般巨大,可雙方一旦戰定開始互角,便連友軍也不好再貿然靠近。
隨著時間推移,雙方后援亦源源不斷趕至。
孤鷹汗國另一位九重天武圣伯木格趕到。
大唐方面則是蜀山派高功長老張東源,匯合同門師侄紀川等人,從紀川那邊接過青冥劍后,張東源御劍矯若游龍,當即便見青色的劍光在陰山上空四處一同飛舞。
伯木格同樣也沒有盯著張東源動手。
他的目標,一樣是境界相對較低的大唐修士。
高境界修士較少直接對中低境界修士動手,要么是被相近實力的對手糾纏制衡,要么是擔心互相屠殺對方晚輩以至于互爆。
而眼前這場大戰,伯木格下手自然沒有任何顧忌。
他不似達敦巴日那般,一定要挑對方最強者為敵。
只是,相較青冥劍在手的張東源,伯木格發現自己的殺戮效率,并不如對方。
單對單,伯木格自信一定能勝。
但問題在于對面的佛門持戒一脈圣地懸天寺的傳人,除了可以護御自身外,佛光寶蓮展開,還能護御他人。
尤其是懸天寺方丈寧如大師親自出手的情況下,琉璃般的花海綿密,遮蔽四方,防護極強。
寧如方丈八重天圓滿的修為,自是不如武圣之境的伯木格。
但老和尚不考慮其他,只全心防守,佛門持戒一脈修行的特點和優勢被他發揮得淋漓盡致。
給伯木格一定時間,終究可以攻破寧如方丈的佛法。
可在此期間,張東源針對異族中低境界武者的屠戮,效率可要高太多了。
不過,孤鷹汗國另有助力。
虛空震蕩間,仿佛有無形的沖擊,彌漫四方。
神魂之術。
道家丹鼎派高手的神魂之術,直接針對生靈神魂造成影響,外表看去,無形無蹤,防不勝防。
九重天大乘之境的三春宮掌門趙佑安此刻元嬰陽神出竅,施展神魂之術,席卷大唐一方整個陰山防線。
寧如方丈等懸天寺高僧持戒一脈修行,即可防護有形有質之攻擊,也可防御針對神魂的無形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