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春雨后,天慢慢變暖。
下丘村人的忙著種菜,糧食要吃,菜亦不能少了。
而干旱的地區則滴雨未落,百姓們從井里搖水上來澆灌冬小麥,比往年辛苦多了,卻依舊堅持。
他們一邊挨著累,一邊還要感謝朝廷,沒有去年朝廷的強制命令,今年會餓死人。
朝堂之上的朱元璋倒是老神在在,今年依舊去打四川的明玉珍,有了大量水井,大明財政壓力減輕。
群臣根本不知道具體情況,倒是新當上左丞的胡惟庸心中有所猜測,幾次側面跟朱元璋打聽是誰知道的那么多地方干旱。
朱元璋怎么可能與他說總是換個話題揭過去,反正不可能告訴他有個村子住著高人。
朱元璋在慶幸,多虧相信了高人的話,不然一大片地方冬小麥被旱死,人口必然減少,免去田賦又有何用
另外他從市舶司的夷人手中賺到大筆錢,對于攻打明玉珍信心滿滿。
待下朝后他找來朱標“寫信否”
朱標點頭“昨日連著堿一同送去,父皇欲建大明水師”
“如今錢多,建了水師可應對倭寇與民間私貿,不然養水兵無數,徒耗錢糧,我大明眼下之敵在荒漠。”
朱元璋賺得多,考慮能養得起,不然他絕對不造船練兵,他心中最重視元朝余孽。
他當皇帝是明朝,之前的元朝不給趕盡殺絕,總擔憂某天又打回來。
“兒臣亦是此意,海禁不可開,有水師看護更加穩妥。”朱標支持父親。
讓民間出去絕對不行,朝廷則沒問題,百姓就應該老老實實呆在一個地方別動,出門都得開路引。
朱聞天得到信了,還有很多天然堿,村子不用自己做石堿了,很麻煩的,又得把草泡水,又要澆面。
如此朝廷不會再買村子的石堿去做東西,少了一筆固定收入。
小伙伴們在寫字,他則發呆,太子問怎么建水師,這不是為難人嘛
自己哪會建水師書上寫的那些拿過去給太子看能行
朱聞天發愁,其實水師好弄,找陳友諒原來的手下,后來幫助朱元璋跟陳友諒打水戰的傅友德。
傅友德這人能征善戰,雖說最后的結局不怎么好,朱標死了的緣故,還有籃玉等人。
朱元璋為了讓朱允炆順利繼位,把那些跟各王有聯姻關系的武將、能臣全弄死了。
考慮一番,朱聞天沒去管水師究竟如何建,他拿起筆寫水師初成時當尋近地之國,如安南、暹羅,攜物交換稻米,以養己身,凡所選之兵,應家室齊全。
他就寫這一段話,其他的沒啥可說,告訴朱元璋把水師派出去當商隊。
至于換來的東西私藏與否、獎勵多少,相信朝廷有規定。
想來朱元璋害怕養出水師后,水師調過頭來造反打自己,他都被陳友亮打出心理陰影了。
估計朱元璋會采取聯姻的方式來穩定一支軍隊,比如即便常遇春死了,他的女兒依舊被朱標娶了,皇太子妃。
“呀朱標快成親了,四月,我得準備禮物,與眾不同的,別人保證拿不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