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陛下問,今年水稻村子試種粳米,比之秈米收獲晚,黃麻套種亦如秈米般,待水稻分蘗時再移栽麻秧。
如此可使水稻增產,又不阻礙水稻生長,兩相得宜。
去歲秋收,所出秈米比之尋常高出二成。一者用肥準確,二者套種之利。
只秈米便有所增,況又多得黃麻一茬,村子搓麻繩、編麻袋都忙不過來了。”
里長按照憨憨教的來說,別人家問一句就只答一句,上位者喜歡聽增收的內容。
“呵呵呵”朱元璋笑了,黃麻多,都變麻袋了。
“好,多收好。今年送來麥穗,咱只知道小麥多收兩斗,未曾想秈米更甚。喝酒”
朱元璋果然愿意聽這種事情,他知道一般種地在專門種麻的地里種苧麻,旁邊種點黃麻。
苧麻用來做衣服穿,黃麻不行,只能編麻袋。
朝廷下的令,包括桑樹,養蠶,不種額外交絹和麻,下丘村就不養蠶了,也不服勞役。
套種之后,空出來的麻田改成了棉花田,棉花一樣增產增收。
里長跟著喝一盅酒,等待陛下繼續問。
朱元璋卻轉頭問一個村老“村老平日里可是勞作”
朱聞天在里長旁邊小聲說個字吃。
里長反應過來,陛下給自己吃飯的時間,快吃兩口菜。
被問的村老剛才正好咽下湯,瞬間露出笑容“好叫陛下知道,我們年歲大的不忙了,幫著搓搓繩子。
要么是在村子里溜達著看看各處的地和牲畜、家禽,找輕閑的事情做。
一點活兒不干,身子骨難受,勞累一輩子,人啊就閑不下來。”
“是這么個理兒”朱元璋認同,又看另一個村老“咱下丘村的牛長得可好”
他自己不怎么吃,他又不是專門來吃飯的。
“牛啊”這個村老想一想后回“村子里大小的牛加起來二百一十頭,有十一頭帶崽子,不生大病,有個小毛病隨手就治了。
牛是反芻,哦,倒嚼的牲口,第一個胃是瘤胃,它很重要,許多病就是從它上面出的。
在于吃進去的食物要在里面放著,再重新嚼一嚼,給牛喂食青貯,那么瘤胃就保護住了。
還有一個是網胃,牛吃草帶進去的土和石子什么的就被它攔下來。
吃太多的石子不能弄出去,就容易生病,平常的時候吃草會卷出來。
知道了這個,咱們就明白怎么喂草了,像早上起來”
村老講解怎么養牛,他平時不怎么干活了,就學習,此刻高興地講。
朱元璋好似找到了知己,在那不時附和,對,沒錯,可不是嘛嗯嗯嗯拉肚子可麻煩了,咱就是,牛牽出去吃草,還得割草晾曬,不能總吃青的,挨過打呢
他放牛娃出身,養牛的經驗豐富,估計是被打出來的,老可憐了。
交換一番養牛的心得,朱元璋終于發現對方好一會兒沒吃東西了,趕緊讓人給村老們倒黃酒,他自己也趁機吃兩口菜。
歇一歇,他跟別的村老繼續聊養牲畜、家禽的事情,各種都說一遍,他有種想給村老們封官的沖動。
就這些村老,放到下面的縣中專門管牲畜家禽養殖,能管得非常好。